妙笔阁>青春校园>战国墨龙传>第两百零五章 足利调停

爱知川合战之中,六角家大军虽然没有伤筋动骨,但是却因为此战失利,战线被推到了观音寺城城下,西线草津-水口防线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也没能支撑多久,十几天后就被三好长庆突破,三万三好家大军倒是没有前往观音寺城,而是对音羽城发起了猛攻,意图切断六角家同伊贺国的联系,如此一来六角家就将彻底陷入包围之中,就算是足利墨龙想救援都没法救。

三好长庆此举引起了六角家极为强烈的反抗,大批伊贺忍者走出深山,疯狂袭击三好军后勤部队,寺院的大师们也纷纷进驻音羽城,凭借大量铁炮与海量人力为守城提供支援。

整个近畿之地,以六角家的观音寺城和音羽城两大要塞为中心,双方近十五万大军打成一片尸山血海,战斗持续时间之长,惨烈程度之重,都是远远超过此前的长岛合战的。后方不断袭扰三好军的石山本愿寺、纪伊国国人众、波多野家大军都没能成功牵制住三好长庆的三万大军。实际上,石高直逼两百万石的三好家早已有所准备,出动三万大军就是为了给后方留下足够的部队防止各势力的围攻,在近畿还有五万多三好军正等着这些势力上门呢,整个近畿之地一片战火纷飞。

足利墨龙倒是对此颇为淡定,六角家在他的打算中本来就是要牺牲的,但是音羽城绝对不能沦陷,否则他给织田信长准备的这些拖后腿的帮手们全军覆没在近江的话,后边就没人能牵制住他了。为此足利墨龙出动了小幡宪重军团三千人前往帮忙,倒不是看不起三好长庆,而是玩骑兵,近畿之地大部分人和关东武士比,真的就是个弟弟。他给小幡宪重的要求也很简单,又不是去帮忙守城,而是看到音羽城快扛不住的时候,直接突袭三好长庆本阵,迫使三好长庆回援,这样就能让音羽城再苟一波。要是三好长庆追杀这只骑兵,那就退回伊贺国山区,三好长庆要是敢追进去,伊贺国忍者们会教他做人的。

不过明国那边倒是传来消息了,汪直成功洗白上岸,受到了在军界和政界都极有影响力的大佬胡宗宪的亲切接待,而汪直则将足利墨龙请求册封的文书献上,顿时让胡宗宪贼有面子。上奏朝廷后,明国大佬们很干脆的给足利墨龙封了个倭国国王,实际上这个封号老早就给过足利家,不过后来幕府衰落,就没人管这事了,现在足利墨龙只是重新来册封一下而已。不过明国大佬们同样提出要求:足利墨龙得约束约束倭寇,不能老是跑来袭扰沿海。

倭寇是怎么回事,其实足利墨龙心知肚明,倭国人在倭寇中间基本上都是打工仔,真正的老板是沿海的士绅们,他们和渔民、海贼、倭国人相勾结,形成了庞大的倭寇集团来垄断进出口贸易,从中谋取暴利,汪直其实就是一个总经理的角色。但是汪直接受朝廷招安,就相当于背叛了这个集团,被弄死是早晚的事情,对于汪直手下庞大的舰队,足利墨龙可以觊觎已久了。眼下明国大佬们亲自发话,足利墨龙就有往船队里掺沙子的机会了。当然,只要汪直还活着,掺沙子就只能是掺沙子,汪直一死,自己就可以鸠占鹊巢了,虽然不可能全弄走,但至少拉出一支倭国最强海军来不成问题。而且汪直帮忙的船台也都进入工作状态,正在全力以赴修建商船。更为重要的是,关东成为汪直新的造船基地后,在这里设立的大炮的制造厂!这种东西明国人其实已经玩的很六了,早在蒙古大军西征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携带了大量小口径火炮,对于小型要塞完全可以做到到达即攻克,野战用莽古歹战术,攻城用炮灰加大炮轰,然后洗城补充后勤,这才是蒙古大军横扫欧亚的战术。对于装备水平还不如天朝唐代时期的欧洲诸国,这样的战斗力完全是让人绝望的存在。要不是黑死病迫使西征大军不敢继续前进,整个欧洲都可能被蒙古铁骑洗一遍。现在看到的历史介绍,更多是欧洲发达以后自我吹嘘的结果,尤其是很多地方还处于部落文明阶段,历史记录居然还能把军队精确到个位数,想想就知道里边什么猫腻了。

蒙元时期,就有边防军装备了三百多门大炮。朱重八怒怼陈友谅的时候,两边玩的水战同样是大量炮舰对轰,玩大炮天朝人其实才是祖宗。就算是咱大清的时候,八旗的同样大规模装备火炮,只是为了防止汉人反抗,绿营的火器量被刻意压低了而已。结果就是八旗废了以后,绿营在近代化部队面前也没啥战斗力,直接被人按在地上唱征服而已。

此时的大明火炮铸造技术还是属于非常给力的状态,至少比纪伊国那些工匠自己模仿来的强得多,而汪直麾下海贼众多,本身就是一个军火消耗大户,自己就有一个军工体系在,现在只是依样画葫芦,在关东复制一部分而已。这也是足利墨龙迟迟没有率主力上洛的原因,就算六角家危如累卵,他也绝不会有所动摇的。毕竟此前他的战舒野战,攻城战极少,但是上洛的话就不得不面对路上一系列的坚城。对方要是坚壁清野的话,足利墨龙也不敢保证自己会不会因为粮食耗尽退兵。但是带上大炮就不一样了,再坚固的城墙也绝对扛不住大炮的持续轰击,尤其是倭国人就没玩过这东西,所以设计城池的时候压根就没考虑这方面。他们要是能玩出棱堡那当然另说,问题是倭国人没有这东西啊。

六角家联军应该说抵抗还是非常顽强的,不管是观音寺城还是


状态提示:第两百零五章 足利调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