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铁十字>第二十一章 D日 4
吨原油分解后的柴油、汽油和润滑油都归他们,但船用重油和其他产品他们用不了这么多,给他们保留三分之一,其余交给大藏省,作为弥补列车炮特别经费的开支。”

会议最后一致通过。梅津美治郎对此很满意,“土特产”还是有威力的:列车炮搞定了,石油也搞定了,还开了“石油换粮食”的政策口。

他踌躇满志地传下命令:“各部谨守防线,不得逾越,更不得首先开火,违令者一律就地枪决!”这道命令浇灭了不少马鹿蠢蠢欲动的心火。

第二天,动作麻利的关东军动用200多个车皮装了1万吨粮食交给苏联——确切地说是东俄。虽然都为轴心阵营,但日本怕过分刺激斯大林老爹,暂时还没承认西俄,并正式提出“石油换粮食”的要求。

日本一直都有“石油换粮食”的想法,但当初石油苏联自己都不够用,怎么可能拿来交换?现在情况不一样,只要不打仗,石油就有富余,哪怕在交给德方500万吨石油也有一定富余。但粮食却成了东俄最大的问题。

斯大林虽极度恼怒日本趁火打劫,但那天库茨涅佐夫最后说的一番话打动了他:“斯大林同志,饿着肚子是没法建设社会主义、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更没法打仗的,今后我们的敌人是全方位的,要高度注重粮食问题。”

他给斯大林算了一笔账,20万吨粮食至少可解决40万人一年的粮食问题,如果省着点用,50万人也能对付过去,现在这种局面下这20万吨完全是救命粮,而且除了日本,其他国家很难给东俄提供大笔粮食。

因为库茨涅佐夫苦口婆心的规劝,甚至不惜发表一些“右派”言论,斯大林最后放弃了在远东的报复想法,捏着鼻子同意了“租借”。既然租借都允了,那“石油换粮食”也不是大问题,双方最后约定,在日本如数交付20万吨粮食后就开始按4:1的比例推动石油换粮食,首批交易限额预定100万吨石油。

最近这两年由于红军不断失利,斯大林一直指示加大乌拉尔山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开发,陆续探明了坎斯克-阿钦斯克煤田,甚至还发现了秋明油田的边缘油井(主力位置尚未知晓),这才保证红军在丢掉巴库、陆续丢掉伏尔加-乌拉尔油田(第二巴库)后勉强还能维持1000多万吨原油产量,煤炭产量也在稳步整固。

这个世界上只有霍夫曼知道东俄未来的潜力,只要斯大林老爹不折腾作死,不想着争霸天下,东俄做一个三流强国(美德超一流,英、法、意、日算二流)还是有把握的,搞好了小日子不会比中东产油国差。

在他看来:东西俄对立一定要平衡,不能明显出现一方实力弱于对方的的情况,只要双方局面都能不断提升,短期内既没有覆灭的危险也没有合并的风险,这对德国是件大好事——太强盛的俄罗斯不符合德国利益,太虚弱的俄罗斯也不符合德国利益。

至于将来,他觉得自己管不了那么多,那是第五代、第六代德国领导人需考虑的事,那会儿小科勒都要退休了……


状态提示:第二十一章 D日 4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