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铁十字>第十一章 南亚之虎 9

半晌之后,哈尔西开口道:“日军是打算抄袭我们的后路?还是用攻打澳大利亚这种手段迫使我们撤军?”

尼米茨道:“这是很可能的,澳大利亚方面已发来紧急电报,要求舰队回师去保护澳洲和岌岌可危的交通线。”

霍兰德大吃一惊,忙道:“长官,塔拉瓦战役即将全面胜利,现在万不可撤军,否则我们一切牺牲和努力全白费了。”

“我明白。”尼米茨点点头,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道,“我会让澳大利亚人加强防御,同时我们部署在那里的陆航也不完全是摆设,如果澳新都需要太平洋舰队来保卫的话,我们永远无法占据主动。其实日军向珀斯进攻也便于我们了解更多情况,最起码他们的位置我就知道了,现在我们至少又赢得了2周的时间,对于解决塔拉瓦的敌人其实是一件好事。”

哈尔西赞同尼米茨的判断,但同时不放心地问道:“如果这是日军大规模入侵澳洲的先声呢?他们手里可还有一批德国部队。”

“这只能寄希望于麦克阿瑟将军和澳大利亚方面的努力了。”尼米茨叹了口气,“真登陆的话反而我们有机会痛殴敌人,他们能来多少人?2万?3万?澳大利亚至少在本土有30万军队,再加上美国陆军,我们完全不必为这个担心,我担忧的是日军只是一掠而过的袭扰——这会给澳大利亚人不一样的难堪,就像他们当初空袭悉尼和堪培拉一样。”

虽然他说得很隐晦,但霍兰德听懂了其中的意思,来自澳大利亚的政治压力可能会迫使华盛顿颁布某些不必要的命令,他立即表示:“陆战队的小伙子会尽快拿下这个岛的,现在我们已上去了6000多人……”

或许是得知日军进攻的消息给了戴文很大的压力,他的攻击强度又开始加大起来。中午过后,他让部队对南岸工事群进行突击,现在战列舰主炮每门的高爆弹药已降低只有十几发了,穿甲弹剩余也不多,舰队方面表示除了北卡罗来纳号可以全部打光之外,其余军舰必须预留一些用于海战,因此戴文只能依靠上岸的坦克和其他炮兵单元。

中午塔拉瓦涨了大潮,大片礁盘被淹没,登陆艇直接开到岸边卸载火炮。礁盘上的尸体陆续被海浪卷走,望着这些捐躯的战友,后来的士兵不但要忍受依然臭不可闻的尸臭,还要担心自己的下场,会不会也像前面人一样落个死无葬身之地,最后消失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

连日激战过后,日军兵力也开始十分紧张,在放弃北岸大批地表工事之后才满足南岸防御的需求。即便这样,日军的抵抗也在逐步被碾碎。13团的官兵以6辆谢尔曼为前导,一路推进,步兵打死了10多个企图依靠铁拳消灭坦克的日军士兵。坦克则帮助步兵压制并摧毁沿途遇到的火力点,一下午时间共推进了170余米,击毙日军160余人。

日军最突出的抵抗来自南岸西部的一个大火力点,它由钢板、椰木和珊瑚沙覆盖,火力配置得几乎没有死角,陆战队每次攻击都被击退。最终进攻部队只能召唤坦克,在一连被击毁3辆谢尔曼之后,第4辆坦克抵近射孔开火,直接用穿甲弹打通了地堡的外在防御并撕开一个大缺口。奋不顾身的美军工兵将一连串绑在一起的**包、定向地雷和爆破筒一股脑儿塞入这个缺口并最终将其引爆。

几乎与此同时,一名中尉率领突击工兵,奋不顾身地用喷火器和**封死了南岸东部一个三角形工事的出口,把近百日军和朝鲜劳工全数闷死在里面。一台推土机用铲刀推起珊瑚沙,埋掉了一个可以屯兵150人的大坑道——只不过现在里面只剩下10余人了。

依靠这批悍不畏死的士兵进攻,到黄昏降临时,美军终于将南岸尚处于地表工事中的日军分割包围,他们的覆灭只是时间问题。在塔拉瓦战役进行到第7天时,美军的伤亡终于小于日军的伤亡,这一天日军损失了500多人,美军损失不到400,但在总战损比上,日军依然以3500:6500遥遥领先。

“长官,塔拉瓦守军发来电报,地表阵地已全部沦陷,他们尚有1500余人,柴崎表示将依托坑道、地下工事和交通壕与美军周旋到底。”

“已经坚持7天了,真的非常勇敢顽强!”近藤信竹感慨道,“这已超过了冢原君当初对他们的期许。”

“用我的名义给他们拍去慰勉电报,海军上下必将以这种杀身成仁的精神激励全军,舰队已开始抄袭敌军后路,期望他们坚持住!”

入夜时分,胡子拉碴、满脸狰狞地松尾敬公大佐对柴崎少将建议道:“长官,我们发动夜袭吧,我们不怕死,士兵们渴望堂堂正正地死去,不想躲在地底下像个耗子一样苟且偷生!”

“白痴!”柴崎少将火了,“慷慨赴死易,苟且偷生难,坚忍不拔抵挡到底是最为艰难的事,你难道不知道么?长官让我们守一个月,我们就要坚持一个月,要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塔拉瓦岛上,让美军寝食难安!你轻而易举地死了,岂不是帮了敌人大忙?”

“哈依。”

“长官,联合舰队回电了!”

“念!”

“贵部英勇奋战、顽强与敌周旋的事舰队上下均已知晓,各员官兵深以为荣,现舰队主力正抄袭敌军后路,期盼你们继续拖住敌军步伐,协同完成全歼强敌之艰巨任务。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海军大将堀悌吉!”

“回电:长官厚望,深感荣幸,我部将战至最后一人,


状态提示:第十一章 南亚之虎 9--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