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铁十字>第一百八十一章 震动 完

“先生们,我们要与德国实现暂时和平是很容易的,只要我今天下令放弃支持英国和俄国,明天希特勒就会扑上来和我们握手言和——但当我们在欧洲大陆仅剩的盟友倒下后,合众国还能独善其身么?其他盟友还会相信我们不会出卖他们而谋求自己的利益么?等希特勒统治了欧洲,融德国、意大利、法国、俄国、英国等过的工业能力于一身后再向我们发难,还能指望谁来帮助我们?更不必说希特勒最近又找了个挺能打的小跟班——日本。”

“没错,我们是在巴拿马战役中受了挫折,但这是战争进程中最正常不过的小插曲,合众国当初还有被火烧华盛顿的经历呢……这说明不了什么,至少日本人沉没在巴拿马运河中的陆奥和比睿号战列舰是货真价实的,至少德国人遗弃在巴拿马滩头的虎式坦克或别的重型装备是真实的,至少他们也损失了3艘航空母舰和大量飞机。我们的损失确实大于敌人,但我们的工业能力、经济潜力远远强过敌人好多倍——换句话说,我们损失得起而敌人却无法持续承受!”

“我们要造更多的军舰,更多的飞机、更多的坦克,更多的大炮,我们的敌人已打了4年甚至更多一些时间的战争,早已筋疲力尽、气喘吁吁,合众国的潜力才刚刚开始发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战争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胜利不仅取决于数百万陆海军将士的努力,更取决于全体美国人民的团结和生产。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支持英国和俄国两个重要盟友,他们是抵挡轴心侵略的第一道防线,支援他们就是支援我们自己。”

“先生们,孤立主义永远过去了,当敌人把战火烧到夏威夷、烧到巴拿马、烧到波多黎各,甚至还威胁要进攻美国本土时,妥协与斡旋的余地就永远地失去了——我们不能对此无动于衷、麻木不仁,自愿也好、被迫也好,合众国每个人都深切地卷入了这场战争。我们不能害怕或者躲避战争,因为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战争,这是一场自由与独裁、光明与黑暗、民主与极权的总决战,是决定美国全球地位、世纪命运的总决战!如果你不想生活在恐惧与暴政之中,不想你的家人、你的后代将来生活在奴役和枷锁之中,那就请拿出全部汗水、勇气乃至生命抗争吧……这场战争只有慷慨赴死的美利坚民族,没有苟且偷生的美利坚人!”

金上将和马歇尔目瞪口呆地看着国会质询现场——所有人都站起来为罗斯福鼓掌,现场掌声如雷、气氛感人,议员们像打了鸡血一样激动不已,已忘了他们最初是来气势汹汹问责的,一个劲地为罗斯福叫好,认为总统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认为陆海军将士们尽到了最大的努力,坚定不移地表示要将战争进行到底。不但同意增加战争拨款的请求,而且还一致表示会将总统一年内开工24艘航空母舰的伟大设想付诸实施。

金上将和马歇尔对望了一眼,彼此相互点点头,进一步坚定了继续战争的决心和信心。

当天晚上,借国会质询的余热,罗斯福通过广播进行了全国讲话:

“……我们在这次战役中遭到了优势敌人的突击,经过奋勇抵抗并给与敌人沉重打击后击退了他们进一步进犯的意图。身为总统和全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我很坦率地向全体美国人民承认:虽然最终战果仍在统计之中,但我军损失较敌人略多一些的总体格局是基本明确的,巴拿马运河遭到了破坏也是明确的,这毋庸以讹传讹,更不必杞人忧天。这不是失败,更不是灾难性失败,这只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之所以出现这种战果,并不是因为我们的将士不如敌人勇敢,不是因为装备不如敌人先进,恰恰相反,我们的将士比敌人更勇敢,我们的装备比敌人更多、更好。有人也许会问,那为什么我们暂时居于下风?因为合众国的军队规模一直很小,战前军费开支在主要强国中处于最低水平,我们的国防力量向来以自我防卫为目标,我们的军人是战争开始后陆续征召的,我们从不像轴心国集团一样试图去侵略、掠夺、征服别国——他们为此进行了长达20年的精心准备,积累了大量精锐部队和丰富的作战经验。当我们将国家财政收入用于改善基础设施、用于提高人民整体福利、用于提升科学技术水平以造福人类时,敌人却在疯狂压榨人民以制造武器。

当敌人在欧洲大陆、亚洲大陆肆意扩张时,我们的军人才刚刚走进兵营学习射击和走队列,作战经验是我们最缺乏的,承认在这些领域不如对手没什么丢人的,因为我们从没有征服世界的野心。但这种精锐部队敌人也很有限而且越打越少,他们的扩张已发展到了顶点,他们的持续生产能力、动员潜力都不如我们。

敌人或许能凭借偷袭、闪电战赢得一些先机,但不能改变他们在战略上的根本弱点。这场战争不是短跑,是长跑,是马拉松,坚持到最后才有胜利和未来!美**人正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正在失败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战斗能力,我欣喜地看到,这场战役中我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获得的战果与珍珠港事变时相比有了重大进步!——那一次我们只击落了30余架飞机,这次我们不但击落了近300架敌机还击沉了他们近20万吨军舰。

我可以明确宣布,合众国会用更多的力量、更大的决心去打败敌人。敌人每新建一艘航空母舰,我们就将建造4艘、


状态提示:第一百八十一章 震动 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