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铁十字>第二十三节 在延安(2)
代理校长兼中央处理委员会主任。

抗大前身是西北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改称这个名字,最早是lin biao任校长,刘伯承任副校长,任教育委员会主席,罗瑞卿为教育长,刘亚楼为训练部长,杨至成为校务部长。第一期学员称为红大一期,后来也直接转为抗大一期。一期一科学员是红军军级干部和部分师级干部,由lin biao抽调。

最初学生主要是红军的中高级干部,因此这个时期要由lin biao、刘伯承等亲自压阵,由他们负责讲解战略和战术问题,到后期,抗大开始大量招收从全国各地奔向延安而来的爱国知识青,这个时期抗大的教学重心就开始发生转移,从军事和战略逐步过渡到政治、思想和其他社会工作教育,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年轻干部,当然军事科目依然开设,但不是重点。

抗大最开始的学制是4个月到半年,抗大一期和二期的学制都只有半年左右。到后来逐步拉长为8个月、1年,到抗大8期的时候,学制已拉长到了3年。是后来者更笨一点以至于需要学3年么?当然不是,主要缘由是后来者都是革命的爱国青年,有热情、有文化,但政治思想和觉悟改造还需要时间,因此半年这种短训班是不合适的,3年或许才能真正看出一个人的情况来。而徐向前接手的时候,直接就已经是长学制的抗大了,而且给他的头衔还不是正式校长,他是代理校长,虽然大家都不提代理这两个字眼,不过高层是有数的,校长帽子还是戴在lin biao身上——哪怕lin biao在苏联养病期间,这头衔都不曾拿掉,只让罗瑞卿以副校长职务负责。

【作者注:现在很多历史书经常避重就轻地谈问题,仿佛lin biao只做了抗大的挂名校长,在平型关战役结束后因为负伤就去了苏联,实际根本不是这么一说,lin biao1937年9月末就负了重伤,很快就转移到延安养病,到次年年初时,身体已大有好转,这时候lin biao不过30岁,身体机能还是很不错的,38年5月,lin biao在抗大作《抗大的教育方针》的讲演。亲自为讲演记录稿作了修改,将“我们要无条件地进攻,有条件地防御”一句改为“我们作战要以进攻为主,防守为辅”。

毛历史上在抗大讲过26次课,其中25次课是在1938-1939年lin biao担任抗大校长期间讲的,抗大前后8年,为什么只有2年时间却讲了25次,另外6年只有1次?因为只有林请得到毛!

毛当初在讲演中说:全国只要有500个lin biao,就能打败日本。还以lin biao为例,说明到抗大来最主要的是学习一种革命精神……“lin biao说是黄埔毕业生,其实在学校里只学习了4个月,学到了什么呢?四大教程一条也没记住,但有一件东西是得到的,就是那时的革命精神!”所以,我党有些事早在20年前甚至30年前就已埋下伏笔了,再不信?去看看习的同僚,30年前与习是何种关系?】

早期毕业的学生很快就成为新组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主要骨干。随着根据地扩大,对人才需求愈加迫切,抗大规模也在不断膨胀。到39年,抗大总校、陕北公学5000人在副校长罗瑞卿带领下迁往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太行根据地}。在陕北留下抗大三分校,随后各大型根据地都组建了抗大分校,一般由根据地负责人兼任校长。43年初,由徐向前担任校长。

【作者注:所以千万不要把抗大看成是一所大学,抗大更确切地说是一个干部培训班,培训成绩的好坏,不取决于那点可怜的分数,而取决于你在课堂内外的表现,至于怎么解读表现,那就没有统一标准了。】

历史在蝴蝶效应的冲击下发生了惊人的改变,历史上lin biao回国以后,身体依然不是很理想,z中央和毛让他做了挂名的中央党校副校长,实际不用参加主要工作,参会与否都悉听尊便,lin biao大部分时间都不去,除非毛有特殊要求,他的精力一方面用于和重庆方面谈判国内问题,一方面用于思考全国乃至全球的战略局势。由于和蒋谈判无疾而终,因此lin biao的工作就变成了后者。按照既有的历史轨迹,lin biao要到1945年才重新登上焦点舞台,可随着霍夫曼的穿越,堀悌吉的南太平洋海战胜利和封锁印度洋声明发表,毛就关于苏德问题和世界战争问题的请教就越来越多了。

今天本来安子文两人一抵达,中央主要领导就要来探望的,之所以推迟到晚上就是因为要听取lin biao汇报的国际局势,所以只让办公厅通知徐向前和林哲去。

“林哲同志?”安子文一愣,这名字比较陌生,他下意识地问道,“这是哪位?”

“就是冈野进同志。”

说道这个名字,安子文就知道了。小林光秀还不知道,莫名其妙地问道:“冈野进?听着像日本名字,是日本人?”

对方笑着点点头。

经过安子文的解释,小林光秀终于明白林哲或者叫冈野进的是谁了——这是日本gong cong chan国际执委野坂参三的化名!

1940年春,在gong chan国际工作多年的野坂参三从莫斯科秘密来到延安,当初的任务很明确,“返回日本发动对日本军阀的斗争”,但由于潜入日本比较困难{编者注:日本户籍和人口控制比中国严格的多},因此决定先到延安,“在中国战场与日本军阀战斗,对日军俘虏进行革命教育,也是很有意义的工作。”因

当时延安已成立日


状态提示:第二十三节 在延安(2)--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