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铁十字>番外:书评(1)
南洋,日本海军也没有足够的护航力量护送那样多的运输船只满载部队dan yao南下,日军只得采取分批分重点运输方式向南洋派兵,日军把南洋战区分成3个防卫圈,外环防御圈是重点防御圈,尤其以特鲁克、拉包尔、荷属东印度群岛东部为重点中的重点,向该地区派遣的部队为齐装满员携带重型武器的精锐部队,至于中环防御圈,派遣轻型部队给予加强,部队的重型武器以及兵力都给予精简。至于内环地区主要派遣只有象征性重武器由新兵与若干老兵骨干组成的架子部队去加强。这样派遣南洋的大部分日军部队,由于并不需要重型装备与大量作战物资就大大节约了船只的需求量,减轻了海军的护航压力以及海运能力的压力。例如、日军输送到外环的精锐部队,1个师团连同装备物资至少需要45艘运输舰输送,而输送到中环的1个轻装师团只要12-16艘运输舰就够了,至于输送到内环的1个架子师团连人带装备竟只要6艘运输舰就可以装完。

日军的如意算盘是,用外环精锐部队重创美军,并使美军在印尼以及拉包尔陷入长期大战,使海军与后方的陆军获得充分休整的机会。日军确信,在1947年以前,美军都无法完全攻陷外环中的重点区域,这样日军就有充分的时间加强中环,经过一段时间后,即可以由中环派遣强力部队增援外环作战,也可以使外环部队收缩到中环建立军更强的防御线,而内环的部队经过这些时间,缺乏训练的新兵也成了老兵,架子部队也成了充实部队,可以作为预备决战部队,给予经过外环重大消耗的美军致命一击。自然在本土,日军利用留在本土的精锐部队以及大量重型武器做骨干,有一定时间就可以武装出成群的新精锐师团,而海军的舰队经过充分的休整就又了再次决战决胜的把握,这样日本就可处于很难被击败的地位,美国将会动摇继续战争的决心,从而让日本得到一个对日本有利的战争结局。

是不是看上去很有道理?那为何日军历史上失败的那么快呢?因为美军采用了跳岛作战,跳过日军精锐把守的外环,直接攻击中环,中环日军准备不足,实力也不足,迅速溃败,绝对防御圈被打破。美军之所以敢跳岛作战是因为美国海军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否则你借他个胆!在书中联合舰队实力尚存,美军要敢这么干,就会被联合舰队切断后路,一旦中环进攻不顺,师老兵疲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所以美军就只剩下逐岛血战这一条路了。

本书中日本的战略形势比历史上实际上已经巨幅改善。

首先,准备时间充足。巴拿马运河45年6月恢复通航,若德美45年上半年不议和,则日军就还有一年的准备时间。即使德美在大选后就议和,日军至少也还有9个月的准备时间。

其次,兵力也不成问题,日军已经准备从中国大陆全面撤军,这就能腾出不少兵力。另外开罗会议上只要能获得德国承诺——德美议和后德方给东俄施压,让其不得在远东进攻日本{这点很容易做到,东俄现在的命根子乌拉尔工业区就在东西俄边境,德国在哪里驻有重兵,德国只要施压,斯老爹就只剩骂娘的份了,绝不敢妄动。},这样精锐的关东军和驻朝军也能大部分解放出来了,加上新组建的师团兵力绝不是问题。

时间不成问题,兵力不成问题,加之联合舰队掌握太平洋制海权,完全可以同时给外环,中环大举增兵。日军依托充足的兵力,通畅的补给线可在太平洋各岛大修防御工事,大量储藏军火,准备与美军逐岛血战,看你美军能承受多大的伤亡!另外日军还可以在外环大量布置潜艇,搞盗版的狼群战术,骚扰美军的海上补给线。

在本书中,日军还有一件真实历史上不具备的大杀器——樱花飞弹。联合舰队一次西征之时,美军fan gong南洋诸岛,日军 sha飞弹曾给美军重大打击,击沉,击伤不少美军战舰,就这还是樱花飞弹数量不足下取得的战果。现在日军准备时间充足,完全可以大批招募,培养飞弹特攻队员,大量制造樱花飞弹。况且一代樱花是基于v1飞弹研发出来的,而如今德国巡航导弹技术已经获得了提升,完全可以和德国买新的嘛!就叫樱花二号好了。第一批就买个200枚吧,樱花二号飞弹携带750公斤zha yao情况下射程超过450公里,7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别说美军攻击岛屿时近距离提供火力支援的战列舰了,就是航空母舰一开始猝不及防之下恐怕都要中招!数十枚樱花二号飞弹一起升空,美军舰队。。。。

在守岛日本陆军和樱花二号飞弹给美军重大打击后,实力尚存的联合舰队完全可以择机给美国舰队重大打击,这么打下去美军要死多少人,沉多少船才能打破日本的绝对防御圈啊。。。

招我已经支了,堀总听否?

【002】美军战略形势为何恶化如此快?残联会比德方差的太远了

战场战场形势发展到“轴心的反击5”这一章,美军可谓是海陆空全面溃退,可以说在44年底前,无制海权的美军均无反击能力,南美战场美军败局已定。南美可以是美国的后花园,美军拥有补给优势,兵力投放优势,怎么就打成这个样子了呢?我觉得这是美**方高层{以残联会为代表}与德**方高层的巨大差距造成的,具体说美军高级指挥官普遍缺乏自知之明,且制定军事计划过于随意。

先说尼米兹,尼米兹


状态提示:番外:书评(1)--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