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铁十字>第一百九十章 闪电战2.0 完

杜威目睹战场,几乎就没有一个地方不是失败的,大西洋舰队倒是从纽芬兰岛回来了,但米切尔坚决反对把部队拉去加勒比海和德军打海战。甚至连一开始说好的,德军把舰队拉走后去切断南美德军补给线或反攻的任务也表示明确反对。

米切尔理由很充分,因为他手头只有2艘航母,德军手里有5艘,美国飞行员除100余名有些经验外,其余全是菜鸟,德国海军舰载机飞行员中最差的那一批都要比他最好的实力还强。再说另外3艘埃塞克斯级在12月份就要交付,圣诞节前后海军力量就能更大,为什么要急于出击?

哈尔西对此表示坚决反对,认为如果困守东海岸,加勒比海局势将逐步完蛋,虽然大家都理解他急于为麦凯恩报仇的情绪,也明白加勒比海战局糜烂的可怕后果,但支持米切尔的人并不少,在会上被逼急的米切尔甚至拍着桌子朝哈尔西怒骂:“你葬送了太平洋舰队还不够?现在又要来葬送大西洋舰队?”

一言不合的两人为此差点公开上演全武行,特纳和斯普鲁恩斯拉都拉不住,要不是克拉克见势不妙提前安排了卫兵,这一场下来估计又得有人去住院。

虽然杜鲁门还没有最终把权力移交给杜威,但亲眼目睹这个情况的他显然已陷入了歇斯底里的状态,会议最后不欢而散,没有达成任何具有约束力的决议,米切尔气哼哼地回舰队了。

11月19日,当布莱德利通过各种渠道得知有将近50万德军在围歼南非盟军的时候,他终于绝望了。情报是英国政府放出来的,为减少对南非的破坏并敦促史末资投降,黑猫通过秘密渠道向美国释放了有关消息,同时再次发出照会,要求南非各部立即停止抵抗,用和平手段解决。

但伦敦的声音这时候显然鞭长莫及,受到美军严密监视的史末资也不可能真率部投降,而艾德礼政府声明发表后,南非更是人心浮动。

20日,德军逼近金伯利,该地有关部队已望风而逃,大举推进的德军已占领南非三分之一的地盘。面对朝野上下动荡不安的情绪,布莱德利顾不上这么多,强硬地让美军解除了部分军心动荡的南非军的武器,然后带着史末资和高层准备逃跑,至于剩下的部队只能交给他的副手劳德少将进行调度。

11月21日夜间,开普敦码头上,借着黑夜掩护,一队又一队宪兵押运着物资装船。

“快点!快点!”的催促声不断响起。

麦克阿瑟以参联会的名义发布命令,要求布莱德利妥善安顿撤退,现在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将南非国库的黄金、钻石储备搬上潜艇,作为今后流亡政府的经费使用,至于其他,主要是南非军队和政府一些高层及他们的家属,然后还包括100多名美军军官。

而他们用来撤退的渠道,仅仅只有15艘小鲨鱼级潜艇,至于另外一部分美军官兵,则按照指令,在劳德统一率领下乘坐邮轮和货轮在部分巡洋舰、驱逐舰的保护下沿着尼米茨当初去澳大利亚的路线撤退。

南非守军投降了?

“是的,我的元首。”凯特尔高兴地说道,“南非开普敦发生了剧变,布莱德利挟持着史末资和部分高层撤退,留守政府临时负责人哈克斯向我们通电表示愿意投降,他们已向古德里安发出了同样的请求,并宣布所有南非军队放下武器。”

“海因茨推进到哪里了?”

“主力距离开普敦大概还有3天的路程,不过他已先派部分部队和空骑兵去开普敦受降。”

“很好!”霍夫曼在办公室里高兴地走来走去,“这不仅意味着闪电战2.0取得了辉煌的成功,也意味着下一阶段战事有了良好的开端。”

“是的,元首,这次战役如同梦幻一般。”

霍夫曼拎起电话给希姆莱打电话:“希姆莱同志,让党卫军秘密部队去南非搜罗一圈,看看有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东西……这对我们今后比较重要。”

希姆莱一听就明白了,元首是盯上了南非人的黄金和钻石产区,他马上心领神会的点头,而且这件事要抢在英国人到来前,一旦黑猫派了人,有些事便不好明目张胆地干了。

前线溃不成军,主帅和领导人跑了,剩下的南非部队当然也没有战斗到底的决心,现在问题是英国怎么控制南非,荷兰人却高兴得不得了。因为,不但荷属圭亚那这几日已宣布归顺阿姆斯特丹政府,而且这个以布尔人后裔为主体建立的新共和国将来会与荷兰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荷兰政府立即发出声明,承认荷属布尔共和国是荷兰在海外的领地,政治上接受荷兰政府指导,军事上接受德国驻军保护——这为德军光明正大在南非之角驻军提供了方便。

11月29日,杜威在总统就职演说(他的就职走了特别程序,经杜鲁门主动提议辞职,参众两院一致同意提前举行公民团投票并宣布杜威接任)中无可奈何地承认:南非部队在敌军数倍力量压境,内无补给、外无救兵的情况下无可奈何地投降,他们忠诚地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他说这句话时,一定不知道已有6万多美国官兵进了德军战俘营——由于德军动作太快,劳德只安排了不到2万部队离开开普敦坐船去澳大利亚,其余全部就地缴械成了德军战俘。不过逃跑的美军下场比投降的更惨,古德里安知道有人坐船逃跑后,直接给日本发了照会,要求日军印度洋战区派部队拦截,伊藤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章 闪电战2.0 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