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玄幻奇幻>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25.皇纪四千六百年(三)
谈判桌上占优势,又能削弱对手,顺带还能争取到时间——这种一箭三雕的好事交给财团再好没有了。

说到底,财团在他们眼中不过是在关键时刻能派上用场的棋子,棋子存在的意义不过是依照自身的价值和棋手的思路去行动罢了。

“沃尔辛厄姆卿对棋子和棋手的评价非常到位呢,我也深有同感,不过他显然弄错了什么。”

正因为是人类,会被情感蒙蔽双眼,才会一厢情愿的去相信某些信息和固有观点,导致原本应该看清的东西也无法客观分析。

世界的真实。自己的定位。合作伙伴的真正实力,甚至老对手的变化——对这些本该有全面了解的阿尔比昂只看到其中一部分罢了。

“‘棋子只要按照棋手规划的路径行动就好’——沃尔辛厄姆卿和他的国家对这一点可真是身体力行。”

接过尼德霍格递来的茶杯,执政官定格在16岁的脸上浮现出微笑,不可思议地有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

然而。从其口中说出的话语却没有丝毫温情。

“两头瞎了眼的史前巨兽在沼泽厮杀的戏码固然赏心悦目。但查理曼不是傻子。他们也有自己的下棋思路。”

两国如今的表演可说是既认真又可笑,双方都清楚谈判不过是幌子,但都在私下进行军事准备。但阿尔比昂出于老谋深算被动的等待查理曼打响第一枪,指望占据大义名分,为今后的行动提供道德支持。查理曼在干同样的事情,只不过他们决定先动手,而且要从阿尔比昂意想不到的地方发出痛击。

正如阿尔比昂清楚查理曼的心态,查理曼对死对头的战略思维同样拿捏的十分精准。阿尔比昂一直奉行“联合陆地第二强国及其它小国,围殴陆地第一大国‘的搅屎棍战略,基于历史和现实因素,查理曼常年占据着被围殴的位置。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和技术取得了长期发展,如今阿尔比昂在执行此一战略时,其战略观念越来越偏向所谓“有限战争‘,即通过津贴体制资助查理曼的敌人,如卡斯蒂利亚、罗斯联合公国等,使其在陆地上与查理曼死拼,自己则专注于海上作战和封锁,一旦能在某次决定性海战中摧毁查理曼舰队,对方便无法取得长期战争所必须的海外财源,只能认输了事。基于这一战略构想,阿尔比昂王家海军的战略决策战术制定、训练大纲明显倾向于夺取某一决定性窄海的制海权,保持自身进退自如的想法。

查理曼高层及海军对此心知肚明,但苦于卡斯蒂利亚的存在将查理曼的海岸线一分为二,导致其舰队整体规模虽与阿尔比昂相去不远,却必须一分为二。除驻扎海外的殖民地舰队外,主力舰分别专守西北的北海和东南的大绿海。战时,从马赛利亚和土伦出发的大绿海舰队想要北上与北海舰队汇合,势必要沿着卡斯蒂利亚海岸线绕一个大圈子,中间还要穿过阿尔比昂控制下的布列塔尼亚,航行全程处于监视之下,毫无隐秘性可言,途中还要面对无敌舰队的骚扰甚至舰队决战,在直布罗陀、比斯开湾、布迪加拉港和勒阿弗尔港外可能还将遭遇阿尔比昂王家海军的截击。这种情况下,想要集结舰队,与阿尔比昂进行势均力敌的舰队决战无疑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最终,不论查理曼是否遵守《海军军备控制协议》,其地理上的固有缺陷都让其海上力量无法集中起来对付主要对手。一旦爆发全面战争,不论如何挣扎,查理曼最后一定会陷入海陆两个方向同时遭受夹击的命运。正是出于这种背景,尽管黎大主教对提坦斯的“南进”气得吹胡子瞪眼,海军内部却没有多少反对之声。毕竟这是一个改善海军战略困局,将海岸线连起来的绝佳机会,他们内心对此是乐见的。

然而天不遂人愿,提坦斯的“南进”被国际纵队和卡斯蒂利亚军队遏制,陆地战场正趋向胶着停滞。海军只能在战略痼疾仍在的困境下,着手思考战胜阿尔比昂的办法。图尔维尔海军元帅的“一击媾和”战略。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

以大搞“银坛试验”、“月月火水木金金”式高强度训练闻名的图尔维尔海军元帅属于海军中的好斗派,整天在海军部兴风作浪,要求撕毁《海军军备控制协议》,建造更多战舰,每次发言开头总是“查理曼海军必须把阿尔比昂王家海军当做自己最主要的敌人,并时刻准备消灭它……”。但他在战略战术上却是一位知名的谨慎派,除了舰队决战外,对所谓“存在舰队(fleet—in—being)”战略也颇为推崇。

不知是长年的海上生活,还是王家海军傲世群雄的恐怖实力造就了他这样一种矛盾的个性。总之面对王家海军时,图尔维尔元帅从不敢有一丝一毫懈怠。在仔细分析两国海军的优劣后。海军元帅提出:一旦开战。查理曼应在短时间内倾尽全力发动突袭,哪怕是不名誉的不宣而战也为所谓,而且应当扩大初期战役的规模。不仅要摧毁布列塔尼亚和诺曼底地区的军事力量,还要使以阿尔比昂的重要军港——斯帕卡湾为基地的王家海军舰队丧失反击能力。这样一来。查理曼可以从容切断阿尔比昂本土和海外殖民地的联系。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直接夺取那些殖民地。而阿尔比昂失去海外殖民地。掂量战略反攻的成本后,将接受与查理曼媾和,承认由查理曼独占大陆和海外利益的既成事实。

李林和他的高参们对这种极度一厢


状态提示:25.皇纪四千六百年(三)--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