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汉末之吕布再世>第二五六章 再起硝烟

中平元年,一个注定充满动荡的年份。

气势汹涌的蛾贼之乱刚落帷幕,朝野上下尚未来得及鼓手称庆,位居西北凉州的羌人再发暴乱。

羌胡族的首领北宫伯玉趁着汉王朝内乱之机,联合当地豪强宋杨、湟中义从胡首领李文章,发动兵变反叛。

短短几周时间,叛军攻克金城郡治县允吾,杀死金城郡守陈懿,以及护羌校尉冷征;并将新安县令边允与凉州从事韩约劫为人质,胁迫二人加入了叛军队伍。

为了防止被朝廷通缉,二人在入伙叛军不久,就更改了名字。边允改名为边章,韩约则改名为韩遂。

由于二人在凉州声明显著,北宫伯玉和李文章这些个叛乱首领一商量,就决定推选边章为总首领,韩遂为副。

有了这二人的加入,叛乱的进程可谓神速。仅用了不到一月时间,就将上任不久的凉州刺史左昌围困于州治冀县。

当然,左昌沦落到这般田地,也纯属自己作死。

朝廷派他来征兵平叛,这家伙倒好,趁着征兵的机会,截取军费数千万中饱私囊。结果导致招募来的羌人和小月氏人心怀不满,在令居反叛杀死当地长官。

救军不济,自然帮了叛军大忙。

好在汉阳太守盖勋率军及时赶到,左昌才得以死里逃生。

此事过后,左昌被朝廷罢免,凉州迎来了新的刺史宋臬(nie)。

宋臬是个虔诚的儒生,他以为要平叛乱,不能单纯的依靠武力,而是要用仁爱去温暖和感化。他认为,只有在民间教授传播《孝经》,等到叛军醒悟明白,自然就会放下手里兵器,归降朝廷。

手下将领们听到这番说辞,差点没被气晕过去。纷纷跟宋臬说,这样行不通,还不如抓紧时间整合部队,迎击叛军。

宋臬不信邪,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坚决将这一建议上表朝廷。

很快,凉州就又迎来了新的刺史,杨雍。

杨雍四十来岁,有过沙场征战的经历,但纵使如此,也依旧没能挡下叛军的行进步伐。

新任的护羌校尉夏育行至汉阳郡的畜官,遭遇了句就种羌首领滇吾的猛攻。驻军汉阳的盖勋又一次率军往救,却在附近的狐盘遭到惨败。

值此一战,夏育、盖勋逃走,汉军损兵折将过千。

此时,以凉州当地的汉军势力,显然已经不足以在再来抵挡叛军,遂向朝廷求援。

随着叛乱升级,凉州的北地郡、安定郡以及金城郡、陇西郡枹罕、河关等地的羌人,纷纷响应而起。

这些反叛的羌人齐聚金城,他们以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为将军,联合在一起,麾下士卒逾十万之众。

同时,此次的联合也意味着,叛军掌控了浊河西岸的条状地带。

朝廷收到凉州发来的求援,脑壳也是头痛不已。

自冠军侯霍去病降伏河西匈奴之后,生活在这个地方的羌人也一并投附了汉朝。后来王莽篡政,导致汉王朝进入内乱时期,羌人势力乘机在河西坐大,最终发展成为了一支强大的力量。

也是自那时起,汉王朝便陷入了与羌族旷日持久的战争泥潭。

羌人实行兵民一体的军事制度,作战以袭击战为主,利用骑兵的机动能力各处骚扰打劫。汉王朝曾数次大规模的进行围剿,然则每次降服不到数年,羌族又再起叛乱。

以至于后来都衍变成了固定的模式:反叛---镇压---再反叛---再镇压。

汉朝大军到来前聚众作乱,大军平乱时又化整为零。

在这场漫长的战争里,一代又一代的汉家名将前仆后继,血战河西走廊,与羌人或胜或败,却按下葫芦起来瓢,这边平定了那边又造反。

先零羌平灭了,参狼羌又反,钟羌完蛋了,东羌又乱……

羌人造反的苗头就像地里的韭菜,刚刚割了一茬,却又一轮接一轮的开始疯长。

所在朝廷在得知羌族叛乱的时候,大多心里都是在骂娘的。

本以为羌人这回也同以往一样,只是小打小闹,直到北宫伯玉将大军开进了陈仓,入寇三辅,威逼长安。

朝中的大佬们这才醒悟过来,北宫伯玉这回是来真的,妥妥的要搞事情。

于是,慌忙将留守冀州的皇甫嵩调回,以他为帅,出兵镇守长安。

皇甫嵩抵达长安之后,列兵出阵,同叛军交战数番,皆未能克敌制胜。

朝廷见叛军不退,皇甫嵩又奈何不了,担心叛军会攻破长安,威胁到洛阳安危。张让等人趁机提议,让朝廷重新启用董卓,并升为讨逆中郎将,前往长安协助皇甫嵩。

董卓领了五千兵马,一路奔往长安。在同皇甫嵩汇合之后,又接连跟羌人干了两场,结果同样是无功而退。

查资料脑阔都看痛了,稳一波,给我半个小时,

盖勋出身凉州官宦世家,年轻时曾被举为孝廉,后为汉阳郡长史。当时武威郡太守仗着在朝廷中有权贵撑腰,而在当地胡作非为,凉州从事苏正和准备弹劾此人,而凉州刺史梁鹄害怕得罪权贵,便想将苏正和治罪杀害,就此事向盖勋咨询。盖勋与苏正和有仇,有人就劝盖勋可以趁机报仇,盖勋说:“不可以!因为公事杀害良臣,是不忠!乘人之危,是不仁!“于是劝说梁鹄:“喂养鹰鸢就是为了捕猎,因为捕猎而杀害鹰鸢,那以后用什么捕猎?“梁鹄听从他的意见。

凉州发生北宫伯玉、李文侯等人叛乱。新任凉州刺史左昌趁着征兵时截取军费数千万中饱私囊,盖勋坚


状态提示:第二五六章 再起硝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