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青春校园>幻之盛唐>第七百八十三章 铁衣远戍辛勤久
”了五千万迪尔汗的财产。约值总收获的十分之一。

如果粗略换算成唐钱的话,就是两千三百多万缗,这还是对贵金属和珠宝为主粗略的估价,并不包括那些不好准确估价,且种类繁杂的香料等贵重奢侈品,也不算进士兵手上的战利品和民家抄掠所得。

这么一笔天文数字,几乎抵得上泰兴新政以前,大唐两三年的财政岁入了,但对于我来说,则已经有些麻木了。毕竟是承平日久并且走向全盛的一国都城。

按照事先的计划,那些如果能够逃过屠刀,幸存下来的王公大臣贵族官员什么的,交出理念搜刮的钱财之后,我也会如约保全他们的基本身家性命,当然了,其中大多数人,将被安排到东土长安去朝见大唐天子,虽然这可能要走上大半年的时间。路上发生点什么事情,就再正常不过了。

而数量更多的那些普通官吏、学者、诗人和神职人员。除了小部分甄别后继续留用的外,其他将和一大批本地穆斯林工匠一起,迁移到伊朗高原和呼罗珊地区去。离开了熟悉的故土和长期发展的根基,这些人就算不乏异心,短时间内,也掀不起太大的风浪来。

还有幸存的各个社会阶层,打着协助占领军的旗号,所进行的接触尝试和利益诉求,其中既有那些景教、雅各派、希伯来人、拜火众、摩尼信徒等非穆斯林的信徒和族群。也有来自阿拉比亚人中,什叶派这样初步表现出合作姿态的穆斯林群体。

又比如召见和安抚那些唐人匠户的代表,他们也可以说是这次战役中收获的最大一笔意外之财,

当年高仙芝带着这些工匠出征,未尝不是没有在域外拓土兼经营的打算,只是命运弄人,他们被黑衣大食所俘获。帮助大食人建立起了雕版印刷术和造纸术等多种手工业体系,并且最终成为东方的先进技术,传到西方的纽带和跳板。

但在这个时空经过历史的变迁和转折之后,他们总算又重新回到了大唐的怀抱。

其中许多人已经头发花白。儿女成群,很有些物是人非之类的沧桑唏嘘,不过好在他们虽然常年深处异域,但是岁月的蹉跎和操劳,并没有能完全磨灭他们身上,身为华夏后裔的最后一点烙印,他们的子女大多会说唐话,并且保留了相当程度的传统和习俗。

因此以这些唐人工匠及其后代,再加上那些亲缘关系的当地家庭,愿意合作的波斯人景教徒等非穆斯林族群,以及反水的穆斯林仆从军,新占领区基层政权的雏形,就能搭建出来了。

作为外来征服者,让所有人满意那是痴人做梦,但是让少数愿意合作者或是主动站出来的为新政权服务的人,过上好日子还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只要保持一定的公开知情权,然后让他们相互竞争,拿出更好的条件和合作态度,有选择的加以鼓励和推动,就可以维持我们的主导权。

虽然周边地区还有零星的战斗,但是在成群结队涌现出来的带路党和异己分子的报效下,就像是海滩浪潮中的沙丘一般,

直到这种这种日常式的平静,被中使叶孟言的到来所打破,他还带来了关于波斯王孙李思远的册封书。

按照新达成的协议,作为唐人扶持的第一个附庸政权和藩属国家,所有的政权构架和军事组织,都不免带上了大唐的色彩,

在此之前,借助岭西行台连捷大胜的赫赫声威和武功,李思远也与波斯故地上残余的势力进行各种交涉和威逼利诱。

包括与北方山区的胡拉米叶派,和南方玛兹达克信徒——孙巴德党人实行和解,重建国家的信仰阶层,并宣布对其他宗教的宽容政策。

对于波斯萨珊的三大圣火,武士与贵族之火,将由李思远为首的新王室供奉,祭祀之火,将有拜火教的重要支系,胡拉米叶派在圣山恰克恰克山的神庙,进行管理和供养,而农夫与平民之火,则

最终在绿顶金宫的麦克白大殿,宝蓝星辰的大穹顶之下,钟鸣磐响的大雅之悦声中,由天使叶孟言公公主持繁复

上千名地方大小领主和部落长,身穿着临时赶制出来的唐式冠服。在新出炉的萨珊郡王的带领下,对着我及我身后大唐天子赐予的旌节,行大朝拜礼,然后逐一接受册封和赏赐。

作为第一个样本和典范,对于波斯都督府,及萨珊郡国的行政区划和政权架构,也煞费苦心。结合了大量传播波斯元素和大唐的成熟经验。

新生的藩国领土,除了发家的泰伯里省区外,还包括了米迪亚北方和阿塞拜疆的大部分地区,因此新都城被选在了。米迪亚行省的首府——莱伊城。距离伊北镇埃兰州(埃克巴坦那/哈马丹),不过四百多里外的群山之中。

新政权的统治架构之下,

所有的大小城市及其周边的土地,由国王委派的官吏,进行管理和驻军,由城市商人团体、手工业行会组成的参议组织,可以对其中不称职的行为进行弹劾;而城市之外的其他地方,则主要由那些新分封或是降顺而改封的大小贵族,部落首领们。进行间接管理,然后由国王派出的巡游监察官。进行监督和考核。

这个国家将有众多外来自和本土民族构成,因此在祭祀代表的诸神的见证下,在来自天朝上国的监督下,制定相对周密的法律规章,和各个阶层臣属权利义务的要约,

唯一的常备军直接听命与国王,其中的披甲骑兵主要来自国王的封臣和地方贵族


状态提示:第七百八十三章 铁衣远戍辛勤久--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