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青春校园>幻之盛唐>第五百五十五章 冒失
生子后,就变成这个家族的世代部曲。

虽然是附庸,但却是高一寻常佣仆奴婢的存在,部曲子弟往往从小接受主人家的武艺训练,作为主人下一代的跟班和伴从,在小主人成年荫补了军职后,他们这些自小一起长大的部曲子弟,也将成为直属的护卫和亲兵,他们从军后的起点,也比普通士兵,或是升上来的军头,更高一些。

由于受过家传的训练,他们的存活率,要比普通士兵高的多,他们也是主人兼上司的耳目和手足,有了初步的表现后,往往在军队中一开始就委派为火长、队正之类头目或者当任粮料、司计之类某个底层的关键职位,他们也构成了军队中大大小小的山头。

由于从小培养的默契和忠诚,在上官出征的时候,他们是也充当身先士卒破敌的先锋,或是殿后决死队、压阵的预备队、督战的刀斧手之类的角色。按照与上官的亲疏远近,他们有所表现的升迁也比别人更优先一些,然后运气好参加够足够的战斗活着回来,以一个小军官的身份,将自己的家名和血脉延续下去,就可以称的上是一个基本的军门世家了,能够混到这一步,就是大多数部曲的终点。

也有个别阵前提拔的例子,因为追随主将作战英勇,而被更高级别的上司看重,屡屡被用在战斗最紧要和最激烈的地方,但是风险也同样伴随着机遇,只要他能够活下来,这些战场磨练出来的经历和经验将是最宝贵的财富,当他们退役的时候,或许就可以称得上一个将了,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别将。

然后他们的后代,就是最基本的将门世家,有了家传的经验和武艺,他们的后代在军队中的起点又比那些部曲更高的多,依靠父辈的交情或是上下级渊源,得到额外的关照也不是一件难事。只要他们足够争气,为人豪爽且慷慨,在军队中结交到一批人脉,在军中渊源的照拂下,也比别人更有机会获得战功。在他们这个层次,活下来不算什么,追逐更大的武功才是他们的目标。

但只有少数人,有足够武功做基础,又能把握机会更上一步,成为独自领军的将军,拥有更多的资源培养自己的亲信和部曲,然后就是在军队和官僚体系内的奋斗,拉拢一批追随者和同盟,依靠某个强力人物,与其他派系竞争或是斗争;

然后其中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在时机恰当时候上位,这时他面临的敌人不再是仅限于战场上,还有战场之外的同僚,甚至是自己的家族。

获得镇守一方,或是独当一面的资格后,就要开始在朝堂中寻找奥援,在军队中选拔人才和发展自己的亲信,经营自己的派系,一边就算将来不再任上,也能继续保持自己的影响力,并把这种影响力作为宝贵的财富,让下一代继承。

所以说,这是一个军事贵族阶层打天下的时代,所谓的穷文富武,寻常人要想走上武将之路,殷实的身家和足够背景的家世,是相当重要的,那些从底层一点点凭借功绩和资历熬到高层的,在历史上不是没有,却是万里无一的极少数存在。

越往上爬,需要接触和涉及与军事无关的东西越多,个人勇猛和谋略,乃至战功之类的要素,已经不是必要的条件。更多的是看个人的手腕和运势。

史上名将帅者,不但会打战,还会经营,使粮饷军械所用之足,士之用命,如果只会打战,那也不过就一大将的格局,象古时的卫、霍,前代的李、徐,现世的王、高、封,后世的戚继光之流,莫不是打点的上面关系好,所谓背后有天线,上面有人,朝廷军费给的爽快,自己又会搞钱,部队也有创收的门路,所以当他们的兵,工资高,待遇好,不拖欠,又肯花本钱投入训练和装备,于是战斗力就上去了。毕竟这个时代的军官大部分都是出自世家子弟,士兵大多数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不是什么人都有党军那种仅仅靠理想和信念就可以画饼充饥,将精神追求变成可怕战斗力的本事。

古时军将的种子,莫不是尸山血海里踩着枕籍尸骨,层层自然淘汰和选拔出来,再培养成才的成本和代价大,而效率极其低下,中间的意外和风险也太多,不过是靠着庞大的人口基数,按照极小的比率积累起来的。

武则天首创武举制度,为军队选材拔士,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虽然最初的动机,只是吸收寒门里的俊才之士,对抗和打破那些门阀出身的垄断和把持,但只是增加了人才晋身的选择和途径,没有真正危及传统势力的基础,他们依旧拥有巨大的优势。

但是新式武学的出现,就不一样了,通过系统教育体制,大批量培养军士将官种子的做法,实际打破了这种家传世系渊源为纽带的军队传统和惯性,等于在皇帝这个总boss的支持下,开了一个大大的金手指,让原本游戏规则发生了重大且深远的变化。再加上龙武军对于人才培养的内部消化能力很强,几乎难以收到来自外界的直接干涉和渗透,并随着潜在影响和势力的日渐扩大,也慢慢潜移默化的通过外围和政治上的盟友,直接和间接渗透和影响到外部,被排斥被孤立也不可避免。

虽然或许如李光弼之流军队上层的有识之士,知道这种变化和沿革对国家大有裨益的,但是出于自己出身阶级和群体的利益和立场,或者哪怕为了维系内部的凝聚力,还是与龙武军划清界限甚至暗中抵制的居多。

如果不出意料今后的枢密院


状态提示:第五百五十五章 冒失--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