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的时候,柏谷寺专门制作了一席精致的罗汉斋,素肉的鸡鱼栩栩如生,看着也是大有胃口,这时却收到一封通政司转来的陈条,
乃是度支郎中刘晏上书,请求修建登(州)安(阳)直道和实行分曹制。
这位前阉党的干臣,投附了宰相李揆门下后就一直很低调,这次一反常态大张旗鼓的上书,极力主张大兴海运,将正在施行的海漕制度变成长久的国策,因此对海运极尽赞美之词。
所谓“千料浮海巨舶,一船千万粟,而旦夕可致,”
理由很简单运载量大而效率高,一只五千料大船,几乎可以顶的上发动数百家民户的运力,而且耗费更少,可以跑的更远。
在平坦的官道上,地方官府发动半县的青壮男子出徭役,可能一天走上数十里就算是高效率了,而且还不能出县,否则口粮和人力都无法维持。而熟悉航线的大船,借助合适的季风和海流,一夜之间就可能跑上近百里,补给一次就能维持好多天的航行。
“无扰民役使之繁复。”
要知道自古以来,向朝廷中央输送税赋,一直是发动民间徭役的重头,而漕运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要知道响应官府出徭役,大都是无偿的,修建宫室道路水利什么的,还可能有个将来结束盼头。输漕相关的徭役可是年年不断,永无止尽的。有钱人或许可以交钱代役,没钱的贫户,只能祈祷运气出徭役的时间短一些,不至于误了农事,不然农产减收交不起租税,就只能逃亡了。
“虽然有海险浪急,然损之一二”,
作为东南海运的航线已经十分成熟,通过沿途港口的接力,基本可以规避大部分海路的风险,就算遇到风浪打翻浸坏一些,相比漫长的陆路运输上的各种名目的消耗,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最关键的是,可以有效避免,自从开元年间施行的逐级转运法,带来的大部分弊端,按照超同的漕运,一般层层经手,涉及到沿漕各道数十个州县的人力物力,各种弊端和混乱是少不了的,连吃带拿再加上克扣和报损,到达洛口仓的漕米能够达到七成,监管的人员就算是能吏干才了,而海路上则要简单的多。
由于是竞标投得,有所抵押的船商承运,虽然同样也少不了一些官僚体制内的回扣啊,虚报之类的弊端,但是没有了沿途层层盘剥的胥吏们过手的机会,就算是允许合理“漂损”十一,也是有大赚头的。
现在朝廷在江南施行的是量出而入的一年两税法,只要将江南各道的解纳钱谷,通过河运集中到沿海各州,就可以起运。
当然河槽也不能荒废,可以将米布等粗重之物,又海运转达北方,而相对质贵价高的钱帛等轻货,则还是由传统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漕运输入北方,这样空出来的漕运能力,可以售卖给那些民间有实力的大商巨贾,以此补贴和维持正在整编营造的漕军。
然后就是登州直道的问题,说是直道,其实还涉及到诸多河槽的问题。
作为大唐一南一北。唯一两条海上对外交通线之一的新罗渤海道的起点,登州蓬莱港的历史甚至可以上朔到战国时期的齐国称霸的年代。作为大唐北方基础设施最健全,吞吐量最大的港口,蓬莱港在隋朝时,就可以造巨舶,并拥有成功输送十万人登陆高句丽的记录。
虽然前些年已经战乱,和南方诸州港口的崛起,而沉沦了一段时间,但是随着那群江南北京的商团,从龙武军手中接管了登州经营后,就以日新月异的面貌迅速崛起,变成北方最繁忙的港区。这两年经过幕后那群人的运作,登州更是成为东海列国,唯一朝贡的口岸。
登州港也同样是海漕的终点,随着运量的逐年增加,登州到中原之间原有道路,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因此按照刘晏的规划,新的直道将从登州蓬莱港出发,沿着旧有的路基,穿过莱州、胶州数郡,最后抵达青州分成两条路线,
一条向北铺到济水支流的大凌河边,建立一个水陆转运驿站和仓区,从水路汇入济水后,再通过济水和黄河之间十数里的新渠,北上进入永济渠,可以直接将漕粮输送到到幽州以北的璐水、桑干水,对安东道和松漠都督府进行就近补给。
另一条向西南沿河而下,则是西向走流经贝州、相州的漳水,进入河东道和云中道。南向走永济渠南段,经魏州进入溧阳仓、一路经过河阴仓、洛口仓、最终进入落水支流,抵达洛阳城北的含嘉仓。
其中工程浩大,投入人力物力都是天文数字,但是胜在可行性,一般大部分河段和道路都是现成的,可以逐段逐级的分期分节的慢慢完成。
作为朝廷在河北最有实力的建设集团,由裁汰士卒组成工程军,都忙于旧有运河体系的疏浚和拓宽,以提高流通量;而另一只有工程军分出来新组建的漕军,则正在负责狼汤渠到白沟之间,联通南北水系的前期准备工程。因此地方上根本没有余力进行建设。
这个时候,另一些人站了出来,他们就是那些登州商团联合,以及背后代表的来自朝廷财赋重地,东南沿海的豪商巨贾世家。
为了展示实力和对朝廷表示效忠,将由朝廷给予便利和优惠,让他们组织的番人劳役集团,来承建整条直道。新直道的标准将按照并行两辆四**车的路宽,采取坌土路基,碎石混合沥青的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