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青春校园>幻之盛唐>第二百三十八章 平明乍逐胡风断
的迫切,不但是太子小白,连那位鱼朝恩也坐不住了,近来屡屡召见一些大将询问情形。不过说到根源,这倒不是朝廷那些大老,不吸取围长安的教训,而是西北行朝实在国库匮乏了,南方诸道的赋税已经一加再加,据说成都的米价已经涨到了斗米一百钱,在江南、淮南道的某些产粮地也竟然出现世面没有粮食可以流通的情形。

而为了凑集二路大军的军费,西北三道的官债已经发到第四批,不管是摊牌也好,自愿报国也好,那些商人富户的财力已经被榨的差不多,江南的第五岐手上也开始发行第三期官兑票,价格已经一掉再掉,不足面值一半。

现在几十万大军还窝在那里,每天都在消耗巨量的钱粮,全靠上次破洛阳所获才可以支持,而下次的功赏钱显然还没有着落,更别说死伤抚恤烧埋费,只能期待破了城,再做打算。

西北那里迟迟没有还都,就是因为没有多余的钱,又不想草草将就失了体面,据说宫内省、太常寺、礼部,都开始卖出家的度牒,以及一些不重要的低阶散职,来维持日常所需。

本以为打下长安,可以缓解一些状况,但没想到被龙武军抢了头筹,迟到那些西北军也只能拣点,到了朝廷正式派出的那些接收大员,他们就很快就被震撼了,因为长安城被打理的实在太干净了,不但街道房屋找不出多少污损的所在,连库房里也是干净得老鼠在里面爬过也要小心翼翼掂着爪子,生怕一头滑倒。这也是某些人,特别对我咬牙切齿的缘故。

当然,我后来才知道一些事情。

据说当时接收的人,跑去向太子小白告状,

“殿下,这如何是好”

太子小白愿意保持沉默,但并不是什么人都有眼力,甘于缄默不语的。

“是否要奏上一本,再追索一些出来”

“闭嘴,数十万贼军,洗掠过后,还指望能剩什么,这都是兵灾军损……

“起码,至少他们把三内的一些宫室器物都给留下来了”

“再说孤只是来宣抚的,其他是非曲直,自有朝廷那里公断,莫要逾了本分”最后那句话,就有些严厉的味道了。

话虽然这么说,但随后他便对我苦笑着说,“老大啊,……你把长安收拾还真是干净”

“还好还好,拣了不少破烂”我顿了顿也笑着说“不过,我这家大业大,吃饭的嘴巴太多了,俗话说的好,那个地主家也没有多少余粮了”

“那个,还有什么进项的门路,能不能让我也参一份,老大,我这边用钱的人更多啊……终端不出太子的架子来,放低了姿态和声音“你才一个军,我这名下可好几个节度使几十万号人”

“好说”我当即拍了胸口,相信有许多商人愿意赞助太子,以获得接见的机会,虽然这只是秘密会见。至于什么惟利是图,蛊惑太子这些罪名,我已经虱子多了不痒了。

“其实如果需要大量的钱,还有更大更好的路子,只是看你敢不敢做了”我附耳过去,如是说。

“不是把,不费朝廷一文钱,就重建西京,天下哪有这种无端的好事……_.

于是一番讨价还价,大唐的储君和某位无良的将领,达成了一状让后世人争议不休的秘密协议。

夹杂在这些事中间的,则是一道不起眼《归税令》,反而格外引我注目。

据说是作为加强朝廷财政收入的措施,伴随着对商户加征新名目税种的命令之下,今后西北三道的所有与商事贸易相关的厘金市税,将归于朝廷太府寺统一名目直接收取,而这相关的背景也很简单,显然由于传统以来以土地为基础的收入,在产出和周期已经到了极限,西北君臣迫于财政的压力,不得不将开源节流的打算,更多的落在了商业收入上。

唐朝本来就是一个商业氛围浓厚的时代,而西北路本来就是商路发达的所在,其商业氛围,不可避免的也影响到近水楼台的行朝,通过数次发行官债,武威胡乱等一系列事件,西北朝廷,也逐渐意识西北商人这一富有群体有待发掘的潜力和价值,来自西北商人的捐纳,甚至一度超过了那些传统庄户大地主。

不过那位陛下是自诩仁君的人物,虽然不能比太上做的更好,但也不能比太上更差,对某些利益丰厚的行业,直接实行专卖官营,这种明显与民争利的东西,还是要规避的,官卖之弊一经朝议就被否决,于是重点还是落在加税上,但是又要避免泽渔而竭这种明显短视的行为,至少行朝的一些人,不希望再出现诸如武威之乱的东西,各种妥协之下,才有了这个结果。

诸如:以国难提倡事俭为由,加征三百多种奢事品税,撤并数百中土贡,

简并操作,尽快回笼税赋,而这统一税制就是第一步们已经开始尝试,全面增开边境互市,鼓励官民回易以抽其利。另外对西域、回纥等近藩国,进行一些大规模的官市交易,以获得所需的物资,在这之前,李唐朝廷虽然有国家贸易的记录,但更多是一类似战马引进等战略囤积储备性质的,根本不计成本和收益的贸易,所谓天朝上国的体面,第一次遮遮掩掩的为功利需要而拿下来。

从长远来说,这些变化是好事好是坏事还很难定,一方面是加以重税,另一方面却是放开了对商人和贸易上的许多限制,比如不准穿特定的服色,开放了许多经营名目,哪怕一些仅仅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实质上地方的吃拿卡要,各


状态提示:第二百三十八章 平明乍逐胡风断--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