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可能是李轩进军华尔街最好也是最后的窗口期,下一次这样好的机会很可能就要等到二十年后的次贷危机了。
现在美国经济正处在衰退当中,如果站在后世用历史的眼光看,这只是一次短暂而温和的衰退。美国经济很快将走出低谷,再次迎来长达十年的持续繁荣。
但如果你身处其中,就会发现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轻松。八十年代美国杠杆收购横行,垃圾债券广受追捧。这和里根大规模减税以及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资本市场流动性充裕有很大的关系。
而当经济下行时,这种高风险高收益的资本运作模式,立刻就会变成一颗颗能让人粉身碎骨的地雷,而第一个中招的就是德崇证券(drexel burn)!
作为华尔街最大的垃圾债券投行,德崇证券一度位列全美第五大投行,但它已于去年2月宣布破产。而华尔街另一家著名的投行——第一波士顿公司(firon),同样因为对一笔杠杆收购提供了数亿美元的过桥贷款而惨被套牢,最后只能投入瑞士第二大商业银行——瑞士信贷集团的怀抱。
实际上根据美国1933年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投行是不能被商业银行收购的。但是为了避免第一波士顿公司破产,从而导致美国金融市场发生更剧烈的动荡,美联储对这笔违规收购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华尔街的动荡还不止于此,拥有160年历史的投行德威公司(dillon read),不久前刚刚被英国著名投行巴林银行以1.22亿美元的低价收购。这家公司在七十年代之前,一直位列华尔街投行中的第一梯队,但最近这十几年却衰弱的比较厉害。
说起来老布什政府和这家公司也能扯上不少关系,美国财政部现任部长尼古拉斯·布拉迪就是德威投行的前任董事长。而财政部副部长杰罗姆·鲍威尔先生,同样出身于德威公司。他去年于德威公司副总裁的位置上辞职后,立刻加入了布什政府。
李轩如果晚几年重生,说不定还会对这个名字留下些许印象,因为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后,他被任命为了新一届美联储主席。
无论是民主党上台,还是共和党执政,诸如财政部长、美联储主席这些制定美国经济政策的关键职位,永远都是华尔街的囊中之物。所以说华尔街才是美国经济的真正掌控者,这并不是一句空话!
美国正面临的这轮经济衰退,除了引爆了垃圾债券市场之外,还让美国地产业面临崩溃。这让包括住房贷款在内的全部投向地产业的信贷,坏账率不断飙升,直接导致了美国中小银行业近几年的大规模破产。就连排在前列的大银行,经营业绩也出现暴跌,纷纷选择用相互合并的方式来报团取暖。
就在佳华银行收购纽约bowery银行的同时,全美第二大银行——美洲银行,与全美第五大银行——太平洋银行完成合并。这两家总部都位于加州的银行完成重组后,虽然在总资产上没能反超排在第一的花旗银行,但双方的规模已经极为接近。
与此同时,全美第五的美华银行与全美第八的汉华银行也闪电合并,合并后的新美华银行一下跃升至全美第三大银行。而原本排名第三、第四的大通银行和jp摩根银行,则分别下降一位,成为全美第四、第五大银行。
如果看过《货币战争》这本小说的读者,肯定对除了美洲银行和太平洋银行之外的五家银行非常熟悉。根据这本小说描述,花旗、美华、汉华、大通、摩根这五家总部位于纽约的银行,掌控了美联储纽约银行超过50的股份。
而美联储纽约银行是美联储全部十二家分行中,投票权最大的一家分行,几乎掌控了美联储的内部运作。这些大银行正是通过私人所有的美联储,彻底掌控了整个美国经济。
且不论这本小说的内容有多少可信度,但这些大银行能深刻影响美国政府和议会的金融政策制定,这一点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比如现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位不是从美联储内部诞生的主席。但如果你去翻一翻他的履历,他不但长期担任过华尔街一家投资咨询公司的老板,还曾是摩根银行的董事,他的背后依旧离不开华尔街的影子。
李轩想要顺利从运通公司手中收购其投行部门——希尔森-雷曼兄弟公司,除了要搞定美国政府和美国国会,最重要的是要搞定华尔街。
现在华尔街的主力投行之一,第一波士顿公司刚被瑞士信贷集团收购,正处在整合裁员的动荡中自顾不暇。另一家所罗门兄弟公司,则因为提交虚假国债报价,正在被美国政府调查,自身焦头烂额根本无暇他顾。
而剩下的高盛、摩根士丹利和美林,则是李轩与运通集团这次交易的并购顾问。李轩向运通公司开出的收购报价高达35亿美金,操作这样一比巨额交易,能让这几家公司轻松收入上亿美元。
在这这样巨额的利益面前,他们根本不介意李轩借着收购希尔森-雷曼兄弟公司,未来成为他们的竞争对手。
而除了搞定这些投行之外,李轩同样为全美几大商业银行开出了不低的价码!为了顺利从运通公司手中收购希尔森-雷曼兄弟公司,李轩决定筹资55亿美元。
这其中除了佳华银行将提供5亿美元的信贷之外,其余50亿全部会向美国五大银行贷款。花旗银行提供20亿,美洲银行、美华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