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山河是如此,修行练剑亦是如此。
李子衿依然会在夜里守夜时用苏斛教他那门呼吸吐纳的功法,来汲取天地间的灵气,将它们纳入识海,化为己用。
如今培元境中期的修为,李子衿不由地想起在自己开辟识海,踏上长生路之前,曾在燕国北漠之中,跟苏斛的一番闲谈。
当时那女子曾言“以公子的天资,修行至洞府境,想必也就需要个一年半载吧”。
如今距离当时,的确已经过了一年有余,只是半载还未足够,不知“半载”足日以后,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突破洞府境?
少年暗暗想着,想着洞府境之后,便可以修行隋老前辈“无意间”教给自己的那门剑诀,李子衿有些跃跃欲试。
跟苏翰采这样真正的强者交过手之后,李子衿才知道如今的自己在剑道一途上,还差得很远很远,需得更加勤勉,才可以去做想做的事。
少年举起翠渠剑,闭上一只眼,眯起一只眼,持长剑直直指着远方那座高山,望着那挡住前路的高山之巅,把它看做一座凉国。
区区一座藩属小国,那一晚就可以对自己威逼利诱,若非苏前辈和斩龙宗那位龙霄真人及时出现,恐怕此事不好收场。
这还只是扶摇九州中,最不值一提的鸿鹄州当中最不值一提的几座藩属小国之一。
当初在与凉国国力差不多的郑国国境中,自己也由于跟乔鸿邈的争执,差点引来杀身之祸。
前些日子,又在凉国好心被当成驴肝肺。再度置身险境。
行走江湖,从来不是一件易事。
然而郑国也好,凉国也罢,都还只是世俗王朝中极其不值一提的藩属小国。
可自己面对他们,便已经犹如仰望一座大山,被压制得喘不过气来。
他年等自己面对那座大煊王朝时,剑指一座大煊京城时,又该是怎样一种感受?
还不够强,远远不够。
李子衿想着,便愈发觉得不能够休息,分明才练了一天的剑,刚刚入鞘不到一炷香的时间,他便又拔剑出鞘,挥剑不停,满头汗水。
红韶坐在江边,脱下靴子,晃荡着脚丫,脚掌拂过江面时,有微微寒意,提神醒脑。
夜里师兄不睡,师妹也不愿睡,硬要黑着眼圈相陪。
李子衿尝试着只将极其微小的春风剑意融入到自己的每一式剑招之中。
要在出剑之后,与敌人的剑交锋之时,把春风剑意融入到那一缕剑芒之中。
不知如此是否能够使剑招的威力更上一层楼。
然而这种尝试,做起来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他尝试了大半个月,出剑上千次,未成一次。
要么就是由于用力过猛,剑身承受的灵气太多,剑意太重,翠渠剑脱手而出,飞出去十数丈。
要么就是灵气与春风剑意之间不能相互平衡,不是前者压制后者,就是后者压制前者。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不能发挥出李子衿理想中的效果,反而还会适得其反,影响剑招本身应该造成的威力。
又一次出剑失败之后,少年将翠渠剑插入地面一寸,以手柱剑,半弯着腰,流汗喘气,叹息一声。
江边吹着夜风的白衣少女取下头上那枚锦鲤簪子,拿在手中开始把玩。
听见身后传来一声叹息,红韶侧着身子,双手撑地,转过头去,问道:“师兄,怎么了?”
李子衿摇摇头:“之前不是跟你说过师兄学会了两种剑意么,我想要把新学的剑意融入旧的剑招中去,可三种东西,都完全不同,剑招、剑芒、剑意,这三样东西要想集中于一式之间,难如登天······”
几乎对剑道一无所知,只不过堪堪练剑数日的少女随口说了句无心之言,她歪着头疑惑道:“既然师兄不能把剑意融入剑招,那为什么不试试让剑招来融入剑意呢?如果三种东西不能一次性达成,师兄怎么不先只尝试两种,成功融合之后再往里面加入最后一种东西?”
那个一袭黑红锦衣的少年,猛然一滞,然后挺直身子,如同醍醐灌顶一般。
仿佛一语惊醒梦中人。
他激动道:“剑意不能融入剑招,就让剑招融入剑意,对啊,对啊,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分明剑修出剑,都是先有剑招,后有剑意。我又怎么能一心只想着让旧的剑招来强行融入新的剑意,这般背道而驰呢。三样东西太多了,就该做减法,先忘记‘剑芒’,尝试着先出剑招,往里面慢慢加重剑意,熟稔之后,再灌注灵气,使剑芒出现。”
李子衿几乎立刻把翠渠剑拔出地面,眼神熠熠生辉,握剑之心从未如此坚定,脑中已经有了一条清晰的思路。
风中锦衣飘摇,少年双袖晃荡,随风猎猎作响,他闭着眼,现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剑招,之后屏气凝神,心无旁骛,以身带剑,出剑不停。
第一遍,以恩师教导过他的最基础的十三中剑势,不夹杂任何外物,只是普普通通的剑招出手。
这一遍出剑异常流畅。
第二遍,李子衿牢记春风剑意的那一点“意”。
少年再度往身前递出剑招之时,意起,剑出,神到。
明明方才刮的是那西北风,可当李子衿蕴含春风剑意的一剑递出之后,白龙江边立刻就如同“无中生有”一般,刮起一阵东南风。
春风与春风对碰,融合,最后一起消散,捧起江边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