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心出门后,徐爷爷笑问:“小木和我家心心认识多久了?”
“也没多久。我是今年暑假才从y国回来的,九月份才进入丽大工作。我有一套房子在心心家隔壁,这就认识了。”
徐家人齐齐哦了一声。
徐一意有些疑惑地问道:“丽大的前身是医学院,木先生既然懂医,怎么会选择教高数呢?”
“我是双博士,主要做医药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教高数完全是兴趣所在。”他挂靠在丽大是因为他妈妈曾经是那里的教授。
众人:“……”
徐奶奶看着这个面容清雅绝伦、举止谦逊有礼年轻人赞道:“这么年轻的双博士,当真罕见。”
徐家人皆点头。别人就算是念一个博士出来,年纪都比他大吧?
徐妈妈:“小木今年多大了?”
“刚过二十八岁。和心心一样是中秋节出生的。”
徐奶奶哎了一声:“这可真巧。”
木修远点头,眼底暗光微闪:“嗯。我和心心还有许多相同点。”
“你们刚认识不久,怎么就彼此了解了?”徐妈妈此时真有点替女儿担心了。
女儿怎么轻易就对人说自己的个人信息呢?这回碰到的是正人君子,下次若运气不好,遇上个坏人……徐妈妈不得不担心。
徐家人一脸的求解释。
“我们住得近,每天都在各自的阳台上聊天。心心性子单纯,很容易就看透。”木修远的心尖柔成一片。
至于他已经登堂入室、一起买菜吃饭这些,暂时还不能说,毕竟她的家人对他还不了解,说了会徒增徐家人对他的防备。这不是他所愿意见到的。
徐一心拿了脉枕进门:“你们在说我什么?”
“说你人好。”木修远接过脉枕和笔纸放到桌面上:“奶奶,请把手腕放到脉枕上面来。”
徐一心像个好奇宝宝似的发问:“诊脉为什么一定要用这个?”
木修远解释:“用脉枕一是可以把手腕寸口部位垫高,更有利于医生触及脉象;二是把寸、关、尺三部脉垫平,利于分别诊断,能更好的确诊病情;三是为了患者体位舒适,使医生更方便上手;四是使寸口部位,也就是诊脉的部位与心脏水平,利于诊断。”
徐家人齐刷刷地点头。
“中医对把脉的研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出了‘脉学’的理论。把脉能知脉搏的强弱、跳动的快慢、节律的齐整等变化,还能了解脉管内血液充盈的程度、血流的通畅情况,以及脉搏波动的幅度等等变化。这是了解病情,作为诊断疾病的一个重要依据。”
徐家人听得似懂非懂。
“奶奶,换一只手。”
好奇宝宝徐一心连连发问:“为什么两只手都要把脉?”
“因为左右手的‘寸关尺’所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左手是观察心、肝、肾,右手是对应的是肺、脾、肾。”
“哦。”
木修远收手,在纸上刷刷刷地写了一个方子。
“奶奶脉沉,也就是说脏腑有些虚弱。我给奶奶开个了食补的方子,每隔两三天煲一次汤滋补,长期下来可强身健体。”
徐一心把他的本子拿起来看,哈,居然是一手漂亮的行书!不像那些老中医写的,除了自己和抓药的,谁都看不懂!
这字,没有楷书的一板一眼,又不像草书那般难以辨认。它不但字体流畅,还形成自己的风格,是幅极好的字。可见他的功底之深厚。
徐一心对木修远越来越好奇了。教高数,却懂医,不知道还有没有让人更意外的东西呢?
把本子上的字一个一个看完后,徐一心一脸问号:“你这个,是方子?看起来就像是我们平常喝的汤啊?”
“是的。奶奶的身体不错,平常煲汤时加点药材进去,慢慢滋养就可以了。这汤品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待我看过爷爷后再写几款药食同源的汤方,每天换着吃。”
徐爷爷笑呵呵地把手放到脉枕上。
木修远给徐爷爷问脉的时间比徐奶奶长了一半,搞得徐家人都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
见木修远收了手,徐一心迫不及待地问道:“木修远,我爷爷怎么了?”
“爷爷早年是否受过冻伤?还是严重到伤及五脏六腑和骨肉的那种?”
此话一出,徐爷爷便知这个人的医术恐怕就如他的容貌一样出色了。于是点点头,笑着回答:“不错。当年我进雪山里搜救村民,冻了一宿,差点就缓不过来了。”
徐一心扁了扁嘴,水汪汪的大眼睛里噙着点点晶莹:“爷爷,怎么没听您提过?”
徐爷爷慈爱地摸了摸长孙女的长发:“这是你出生前的事了。”
徐一心拉着徐爷爷的手,看向木修远:“木修远,我爷爷的身体有没有事?”
“没事,和奶奶一样喝汤养养就好了。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李时珍说过,水为万化之源,土为万物之母。他认为,人的饮食均源于水土,而饮食又是人生的命脉。”
众人云里雾里。
“这句话是告诉人们水的医疗保健作用。我们细胞成长、皮肤呼吸、血液循环、心跳肾运,以及吸收营养等等,既是生命的营养物质,也是生命物质的溶剂,新陈代谢离不开水。汤,也算是水的一种,加了药材的汤,更能治病。”
木修远说完就低下头写字。
徐家人对木修远的话莫名的信服。
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