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三国之刘备定鼎>第九十三章 许昌之行
领回来一人,那人急忙上前禀报:粮站遭到贼兵袭击,曹军寡不敌众,特来求援。曹将大叫不好,中了调虎离山之计。慌忙赶回粮站却空荡荡燃烧着的大火。待天明后,夏侯尚收到了战报:三处粮站被袭,其中一处更是因为屯驻了最新一批粮草被烧。夏侯尚吃了一惊,心中叹道:看来自己小看了袭击粮草的贼将。下令修筑受损粮站,严加防范粮道。赵云会和张翼,张翼向赵云禀报战功,赵云派人把战功往刘备处请功。

夏侯尚经次一败,更加谨慎,两军持续,夏侯尚粮草被袭,军心有些动摇,夏侯尚迅速安抚住曹兵,稳住了不安的军心。抚慰军心抚慰的再好,作用也抵不过一场实实在在的胜仗来的好,于是,夏侯尚便准备袭击刘备的营寨,刘备虽然兵屯房陵,但没有龟缩城中,房陵只是作为一个后方支撑点或者说是囤粮之地,城外分立了四处大营,相互结成犄角之势。夏侯尚下令分兵两千,每人带双火把,潜行到东边汉军大营。待到靠近东边大营,火把齐燃。守营汉将陈式一见曹军袭击营寨,鸣响大锣,汉军开始进行戒备。飞马报与中军知晓,刘备收到曹军袭营的消息后,与军师庞统商议,军师庞统道:王上小心,袭营按理说应该隐藏身形,严盖目的,绝没有主动暴露自己的。刘备道:士元,你是说曹军要声东击西,明面进攻我军东营,实际要攻我西营。庞统道:也可能是前营甚至可能是中军大营。刘备道:我们早做防备。庞统道:现在是黑夜,敌明我暗。可传令各营,严加戒备,各营不得私自出击,凡是靠近营寨全部以敌军论处,只要不漏出破绽,料想曹军很难攻于防备的我们,只要天一亮,要是曹军还不撤退,那就别想回去了。刘备道:士元所言甚善。就依士元之计。命令很快传达下去,各营严加戒备。曹军进攻东营只是呐喊擂鼓,并不进攻,相反,西营遭到猛烈进攻,守将冯习及时发现,一阵厮杀,击退曹军。东营的曹兵闹了一阵,翻身返回。陈式正不知曹军这是要干什么,有士卒指着西营方向道:将军,你看那里好像有火光。陈式眯着眼看了一阵道:好个声东击西,不过夏侯尚还是小看了我们,军师已经识破此计。陈式喊道:兄弟们都精神着点,严加戒备。众人应诺。陈式巡视防御,忽然,营寨下面弓弩声响起,紧接着营寨上的汉军倒了数十人,陈式大喊敌袭,随着喊声,营寨下面喊杀声起,数十架梯子搭上,陈式暗骂曹军阴险。竟然明里火把渐远,暗中曹军趴在地上缓慢前行,汉军虽说有备,但终究心里已经松懈下来,被曹军杀了个措手不及。夏侯尚故意假装实施声东击西之计,其实却是掩人耳目,麻痹汉军,实际目标一开始就定在东营,东营地势平坦,进攻撤退都非常方便,所以夏侯尚计定汉军东营。陈式指挥汉军抵挡曹军攻势,夏侯尚却是有备而来,不禁兵马精锐,器械得当,更是四面出击,陈式着实又些手忙脚乱,而更要命的是刘备让各营独自坚守,这就说明不会有援军前来,依照刘备庞统的想法,各营都有两万兵马,处于守势,坚守不成问题,可他们低估了夏侯尚的决心,粮道受到威胁可不是兵败可比拟的,兵败大军了兵马再聚,可粮草一断,官渡之战就是榜样,夏侯尚放手一搏,要拿下刘备一处大营,对于自己的军心和汉军的打击都是非常明显。待军心复震,刘备一败不敢轻举妄动,分兵彻底歼灭威胁自己粮道的赵云,自己就能扭转局面。近六万兵马进攻陈式,为了隐藏行踪,曹军没有点火把,每人脖子上系着长长的锦布,作为辩别敌我的标记,进攻时只是凭借汉军营寨上的火把指明方位。陈式一柄大刀四面砍杀杀上营寨的魏军,杀的气喘吁吁,求援的人派出近一个时辰,援军也没见动静。魏军攀上营寨,汉军开始守不住营寨四面的屏障,魏军一步一步把汉军往下赶。陈式见曹军四面八方围拢过来,要是自己再不采取行动,那只有被围歼的命运。忽然数人赶到陈式近前道:“陈将军,王上派我来传预将军,要将军挡住魏军,援军自到。”陈式心中叫苦,自己已经有些撑不住了,四面汉军抵挡不住了,营寨四壁空间狭小,人数多少并不起到什么作用,拼的就是一股气势,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势,曹军气势压过了汉军,营寨尚有一万多的汉军,却不知道干什么,慌乱不已,你推我挤,反而因为曹军将交战的汉军往下赶,汉军人压人,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了。陈式翻身回到营寨中,见肯定守不住大营了,只得命令汉军聚集,陈式领亲兵烧毁营寨和帐篷,开始撤退,夏侯尚在营寨外面,听着各处消息不断传来,先前故意放走的汉军求救使者,想引诱汉军援军,却不想毫无动静,派去试探的曹兵全部被射退。夏侯尚见汉军不中计,便一心吃掉眼前的两万汉军。当汉军营寨起火时,夏侯尚喝道:谁放的火?探马立即前去打探,探出汉军自己放的。夏侯尚道:汉军准备突围,做好准备,截住他们。陈式猛的收缩兵力,曹军大批涌入,显得有些松散,火又阻挡他们的速度。陈式大喝道:随我杀出去。前面数百人手持长棍或长枪挑开着了的帐篷,后面的汉军紧紧跟随,曹军阻挡。汉军此时可是求生之势,被汉军冲散,陈式突出营寨,夏侯尚紧跟着截击,两军混战,杀作一团。汉军眼见着刚刚突围,绝处逢生,又遭到截击,士气大跌。陈式一番鼓舞,丝毫不起作用


状态提示:第九十三章 许昌之行--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