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自从我们上了大学以后,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都在鼓励我们谈恋爱。在离开家的那一刻我们的父母鼓励我们谈恋爱;在迎新晚会上我们的院长鼓励我们谈恋爱;在我们第一节课上我们的科任老师也鼓励我们谈恋爱!这时,我诧异了。高中时所有人都反对我们谈恋爱而现在所有的人都鼓励我们谈恋爱。我真想知道是我疯了还是世界疯了。爱这东西什么时候可以控制发生的时间了。这个世界的发展真让我恐慌!所以我今天想谈一谈关于爱情的话题。
首先我们肯定得问,到底什么是爱情?有的人说爱情是一个围城。在围城外面的人幻想着它有多美好,一心想进去。里面人的却迫切地想出来!还有的人说,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而科学家说,爱情是一种生理反应,有化学物质作用。当你与异性相处时,你的大脑会分析你们的dna,按一定原则,确定你对ta的好感。据说原则是你们基因的相似度越小越好,但,如果两人相处久了,这种好感就会被你的大脑选择性忽略。认识久了,就没爱情了吗?也不是,如果你对某人很好,而ta很快乐。此时身体会分泌内啡肽。这种物质能产生快乐,抑制痛苦。随着交往的继续,体内会分泌多巴胺和血清胺。多巴胺会提高人的兴奋水平,产生愉悦感。它是去甲肾上腺素的前提,说白了它多,肾上腺素就多,你就越兴奋。所以段誉见了王语嫣就忘乎所以,胡言乱语。血清胺是一种中间物质,它最终也会使人体兴奋,愉悦。但它更持久,因为有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后才会起作用。它们加上内啡肽所产生的一系列感觉就是爱情。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更倾向于第二种说,因为人们都更喜欢喜欢美好的事物。并且都更愿相信美好。哪怕那只是一个美丽的梦,人们也不愿醒来。其实我并不懂爱情。我也不能武断的说到底那一种能称之为爱情。我只会凭最简单的方法去辨别爱情,那就是感觉。
一千多年前,苏格拉底的徒弟问苏格拉底:“拉底带他来到一片麦田说:“你在这片麦田里走一遍,其间不许往回走,并在其中摘下最大的一个麦穗。”那个徒弟做完后,一个麦穗也没摘来,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恋爱。恋爱对象无所谓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不要总去追逐所谓的最好而错过了最适合你的那一个。
还有,爱情它理应需要距离。俗话说得好,距离产生美。在非洲有一种豪猪,身上的毛硬而尖。天气寒冷的时候,它们就聚在一起互相靠身体取暖。但是当它们靠近时,身上的毛尖会刺痛对方使它们立刻分开,分开后因为寒冷它们又聚在一起,聚在一起因为痛又分开,这样反复数次,最后它们终于找到了彼此间的最佳距离——在最轻的疼痛下得到最大的温暖。其实,爱情也像豪猪一样,豪猪的距离其实也就是爱情的距离。
最后我想说每个人的爱情都是一部电影,自己是这部电影的主角兼导演,自己诠释的这部电影到底是艺术片?悲情片?无声片?商业片?灾难片?都取决于自己对待人生的态度!谢谢。
恋爱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想法。现在我就围绕我们大学生来谈谈恋大学是恋爱的天堂,但我现在觉得这个想法是多么的肤浅,因为如今我的初恋还没有送出去呀。但我的初吻早已结束在某个夏天,当夜幕降临时,也不知道是我爸还是我妈下的手。
曾看过许多同学的个性签名,最直接的一个男同学是丈母娘,该发货啦!第二个,我很想知道,当我的名字滑过你的耳朵,你脑海里会闪现些什么,这句话我曾经问过一个男的,他说类似于感冒发烧,这个比喻我只能透露他是学医的,但我觉得单身姑娘不是罪。单身姑娘心不累,我甚至觉得没有男人的日子不孤单,没有闺蜜的日子才可怕。女生失眠有三种可能,第一暗恋一个男生,心里想的便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我爱你。第二谈了,太幸福想太多睡不着,第三就是吃太多了。
大学环境有它的独特性:对大学生来说,它在青年走入社会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个缓冲环境。青年能更从容地完成社会化,更完善地发展自我概念,而不至于感受到从青春中期直接下来落入社会的强大反差和心理不适。大学生的恋爱并不是件坏事,它对青年的成熟很有帮助。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的需求,都渴求理想中的另一半的出现。
在当代的大学校园里,可以说“谈恋爱”已被视为一道风景线,男女同学手拉手的背影在校园里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大学里没谈过恋爱,十分可惜”,“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有些同学还调侃道不谈恋爱是一种不误正业的一种表现。我也有点觉得,之前我一直在看非常完美,很喜欢里面的一首歌,我只想做你的公主,拥有那平凡的幸福。
大学,这么一个风花雪月的地方,这个时候女生虽然免不了还有一些孩子气,但心理上成熟度是远大于男生的了,可以说女生的青春是无价之宝,但这时候男生既没有多大的智慧,也没有财富和地位,更没有事业,如果有一个真心实意陪在他身边的女生,他应该好好珍惜,因为这个女孩会鼓励他不断地成长,共同奋斗的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