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言情总裁>两京风华录>第一百六十二章 暗淡

那边李淮宁也道,“这味道咸鲜味,刀工精细,软嫩清醇,入口即化,是对厨师刀工的考校。这醉仙楼不愧是建康城中味道的点饭,名不虚传。”

左谒笑道,“还是淮宁夸赞了,下面一道便是扒烧整猪头,这道菜还有个来由,不知道各位可曾听说过。”

李程洵就不用说了,尝个味道能说出食材已是她的最大极限。

有个同窗道,“传说前朝年间,法海寺的一位莲法师,擅长烹调,烧的猪头肥嫩香甜,常以他亲手烧制的扒烧猪头款待施主,食之美不可言,誉为味压江南。

儿童们因为和尚会烧猪头,还编了一首歌谣传唱。

其实释门创教,弟子沿门托钵,并无专门吃素的习惯。

后来释加弟子提婆达多单立门户,提出不吃乳蛋鱼肉荤物。

梁武帝时,大立佛教,开始了佛教徒不吃荤吃素的斋戒制度。

后来莲法师把这手绝艺,传给庙里的一个厨师。厨师学会此法,在外面开了饭馆,专门烹制扒烧整猪头。

制成后先把头肉和舌头放入盘中,再将腮肉、猪耳、眼睛按原位装上,成一整猪头形,然后浇上原汤汁,保持了法海寺莲法师的手法和风味流传下来。”

李程洵正经,这手艺居然还来自和尚?看来凡界的佛法教众日子过得还是蛮滋润的嘛。

李淮宁不愧是博览群书之人,立刻补充道,“关于这一传说,虽无明文记载,但却可以在古籍中找到旁证。前朝的《扬州风土词萃》中收有白沙惺庵居士的《望江南》词。其中有一首写道:“扬州好,法海寺闲游。湖上虚堂开对岸,水边团塔映中流,留客烂猪头。”这就可以看出,扬州法海寺的“扒烧整猪头”的确是很有名的。”

“是呀是呀,”一位同窗道,“扒烧整猪头,是扬州菜中素享盛名的“三头”之一。“三头”即“拆烩鲢鱼头”、“清炖蟹粉狮子头”、“扒烧整猪头”。其中尤以“扒烧整猪头”历史较为悠久,声誉最高。”

“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色泽红亮、肥嫩香甜,软糯醇口,油而不腻,香气浓郁,甜中带咸,风味不凡。”李程洵赞美道,看着左谒询问的眼神道,“猪头,酱油,冰糖,姜,八角,香菜,料酒,香醋,小葱,桂皮,茴香籽。”

“姜兄你这舌头也是没谁了,真是说的分毫不差。”左谒称赞道。

倒是李程洵好奇道,“这东西到底是如何制作?”

左谒也不吝啬道,“这东西要是我说出来,大家获取也不会做,还是得来这酒楼里。

首先姜洗净,切片,葱洗净,打成结。

香菜择洗干净,消毒,备用。将猪头镊净毛,放入清水中刮洗干净。猪面朝下放在砧板上,从后脑中间劈开,剔去骨头和猪脑,放入清水中浸泡约两小时,漂净血污。

入沸水锅中煮约,捞出,放入清水中刮洗,用刀刮净猪睫毛,挖出眼珠,割下猪耳,切下两腮肉,再切去猪嘴,剔除淋巴肉,刮去舌膜。再将眼、耳、腮、舌和头肉一起放入锅内,加满清水,用旺火煮两次,每次煮至七成熟取出。把桂皮、大料、茴香籽放入纱布袋中扎好口,成香料袋。

锅中用竹箅垫底,铺上姜片、葱结,将猪眼、耳、舌、腮、头肉按顺序放入锅内,再加冰糖、酱油、料酒、香醋、香料袋、清水,清水以浸过猪头为度,盖上锅盖,用旺火烧沸后,改用小火焖直至汤稠肉烂。

将猪舌头放在大圆盘中间,头肉面部朝上盖住舌头,再将腮肉、猪耳、眼球按猪头的原来部位装好,成整猪头形,浇上原汁,缀上香菜叶即成。”

“那可不一定。”李程洵道,心道,“改日将青璃带了过来,那小丫头肯定能知道这东西怎么做。”

这桌子上所有的菜式都看得出来,都是左谒下来精心准备的。

“这道软兜长鱼倒是不错。”李程洵赞美道。

李淮宁看去道,“这是是淮扬菜中最富盛名的一道菜,是以黄鳝为原材料制作的一道菜,成菜后鱼肉十分醇嫩,用筷子夹起,两端一垂,像小孩的肚兜带,吃的时候又可以汤匙兜住,所以叫“软兜长鱼”。”

又有同窗道,“这碟大煮干丝也着实不错,主要为淮扬方干将其切成细丝,配以多种佐料的鲜香味经过烹调,经味道渗透到豆腐干丝里,但又不见一点油花。”

“这道白袍虾仁菜式极品,与软兜长鱼并称为“淮炒两峰”,是淮扬菜系中的绝品。白袍虾仁颜色上白莹,口味上非常的鲜嫩,齿颊留香,回味无穷。”另外一位见过的同窗道。

李淮宁推了一下面前的这碟,“这碗平桥豆腐选用内脂豆腐,将其切成一致的菱形小块,配以鸡肉丁、香菇丁、香菜沫,用鲫鱼脑起鲜,因其起锅时淋了一层明油。虽然没有文思豆腐那般精致,但是味道却也不遑多让。”

……

这下子大家都有自己所喜爱的失误,李程洵足可以见到这左谒的用心,不过那道始终没有吃到的蟹粉狮子头。

李程洵想着之前左谒说的那件事,在宴席过后便留了下来。

“姜兄和淮宁这是?莫非是想送在下回家?”左谒开着玩笑道。

李程洵摇摇头,看着李淮宁和左谒道,“其实我倒是有个法子可以解决一下之前你说的山霞镇的问题。”

左谒的眼睛一亮,然后又黯淡下去,“山风兄,你莫非是想亲自出马就把人给抓住吧?你虽然这箭术不错,但是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二章 暗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