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大楚820>95、楚灵王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东汉·曹植《七步诗》

仇恨使人愤怒。

观从,楚国一介庶民,观起之子。

自从观起被楚康王车裂之后,观从便逃亡蔡国,做了蔡国大夫蔡朝吴的门客。

蔡朝吴,蔡国大夫声子(论晋用楚材的那个人)的儿子,从小爱交豪侠之士,尤好研究纵横捭阖之术、历代兵家之言,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

观从从此人二十余年,经过认真学习,也已成为一名韬略满腹阴谋家,他的目的很明显——乱楚,以报父仇。

公元前529年(楚灵王十二年)春,蔡朝吴接到蔡洧的密信,信中称常寿过叛乱,楚灵王率五路大军讨伐徐国,至今流连忘返,士兵饥寒交迫,怨声载道。自己在镇守郢都,国人饥饱劳役,民怨沸腾,以致守备松懈,可见机行事。

蔡国虽已被楚国所灭,但坚韧的蔡人时刻不忘复国大业,蔡朝吴看完密信,喜不自禁,马上叫来观从商议此事。

观从等待此机会早已望眼欲穿,必然不肯错过,他指出,常寿过兵围固城,又在息舟筑城据守,等于在颍尾淮北之地打入了一根楔子,让楚灵王五路大军动弹不得,导致国内空虚。

他向蔡朝吴郑重建议,时不我待,现在是恢复蔡国的最好时机,如果放弃这个机会,那蔡国将再无复国之望了。

两人一拍即合。

他们的计划是这样的,首先,要想威胁楚灵王的王位,得召回在外流亡的公子干和公子皙,然后以公子干的名义和蔡公弃疾的军事力量发动政变,推翻暴君统治,最后新任楚王即位,宣布蔡国复国。

很简单很粗暴,细节不完善,漏洞也很多,但就是这样看起来非常离谱的计划,却成了影响春秋历史进程的重要拐点。

其幕后的主导者,不是虎视眈眈的列强,不是权倾朝野的公卿,更不是多谋善断的权臣,而是避难蔡地的一介草民——观从!

历史由人来书写,与你的身份无关。

依计行事,观从谎称奉了蔡公弃疾的命令,忽悠公子干、公子皙回国,表示将拥戴子干即位,以取代楚灵王。

公子干二人颠沛流离十二年,终于可以回到朝思暮想的楚国,非常高兴,急忙动身往蔡县赶去。

到了蔡县县城近郊,观从才道出实情,公子干二人觉得政变计划太不靠谱,准备打道回府,却被观从强制扣留,并强迫他们与自己盟誓,一同偷袭蔡县。

当观从裹挟公子干、公子皙二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蔡县,即将采用同样的办法威逼蔡公弃疾反叛的时候,却没想蔡公弃疾提前得到公子干二人回国的消息,心知有变,本想调动衙役进行搜捕的时候,但他突然发现一个事实——调度不动。

自己虽贵为蔡县县公,却因为底子薄、任职短等原因,得不到蔡人拥护,实际上失去了对蔡县的控制能力,情急之下只得找个地方先躲藏起来再说。

找不到蔡公弃疾的人,也没法调动蔡县驻军,但箭已上弦不得不发,观从一方面封城暗捕蔡公弃疾,一方面大张旗鼓的杀牺牲、撰盟书,伪造公子干与蔡公弃疾盟誓的证据。

为防止部分蔡人慑于楚灵王的余威,造成政变计划的流产,观从当机立断,决定让公子干带上盟书先往郢都进发,避开蔡人。

同时,为了深入虚构的刻画蔡公弃疾业已反叛的形象,观从又公开向蔡人捏造蔡公弃疾准备立公子干入郢为王、蔡公也将很快集合军队讨伐楚灵王一事。

果然,得知这条劲爆的头条,蔡人有如晴天霹雳,仿佛楚灵王拿蔡太子祭山的残酷场景历历在目,在恐惧的驱使下,他们把“反贼”观从团团包围,准备扭送官府。

不料观从镇静自若,向他们解释道:“你们抓我有什么用?真正要造反的是公子干那三兄弟,他们已经往郢都去了,蔡县军队也已经动员起来了。你们就算杀了我,又有什么用?”

木已成舟,感觉被人拉上贼船了!

就在人们忧心忡忡,恍惚不安的时候,一直藏身幕后的蔡朝吴终于走到前台,斥责众人道:“山河破碎,亲友凋残,蔡人复国,便在今时。你们当真要做亡国奴,那就拦着我们,等楚子从乾溪回来秋后算账,在场的各位谁也脱不了干系。如果你们要求一条生路,那就应该跟我们一起横下心来,把事情给干了!”

一番话群情激昂,众人齐声应“好”。

至此,被观从和蔡朝吴的复国计划绑架的人除了逃走的蔡公弃疾,还有广大的蔡人们,第一阶段的任务顺利完成。

但他们也非常无奈的发现,现在要进行到第二步确实有点难,因为蔡公弃疾的人还没找到。

为推翻独裁统治,排在楚灵王之后的公子干是最合适的人选,但他流亡晋国多年,在国内的政治资源丧失殆尽。

在公子干回国之前,晋大夫羊舌肸就预言过公子干不会成功即位,他总结出了五条理由——

一是“有宠而无人”,有了显贵的身份而没有贤人。人与群分,公子干虽贵为公子,但在晋国十三年了,从来没有听说他结交过知名之士,可谓身边没有贤人。

二是“有人而无主”,有了贤人而没有内应。公子干族人被灭,亲人背叛,可谓没有楚国内应。

三是“有主而无谋”,有了内应而没有谋略。即使有了内应,但举世轻浮妄动,可谓没有谋略。

状态提示:95、楚灵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