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大楚820>91、庆封

对于中原诸国来说,吴国虽然是周文王的大伯、二伯建立的国家,但入乡随俗的伯伯们为了生存下去,很早就接受了当地习俗,主动融入当地社会,导致吴文化与中原文化格格不入,同楚国一样被视为蛮夷。

和楚国一样,吴国也在想尽一切办法摘掉蛮夷的帽子,但采取的方法与楚国大相庭径。

楚国是僭越为王“不服周”,一步一步打出来,直到楚庄王时期才摘掉蛮夷帽子。

吴国起步有点晚,为实现弯道超越,所以很讲究策略——抱住文明的大腿,从做晋国的小弟、帮忙牵制楚国开始。

吴王余眛即位以后(公元前544年),为通好各国,曾派季札使鲁、使齐、使郑、使卫、使晋;季札也同叔孙豹、晏婴、子产、赵武、韩起、魏舒等人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情,使诸侯对吴国有所了解。

但是,大部分诸侯都对吴国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晋国打手。

打的对象也很单一——楚国。

所以,在各方诸侯齐聚的申之会上,楚灵王决定带一波节奏——攻打弭兵非成员组成单位,吴国。

这样做除了炫耀武力、报复吴国外,还有挑衅晋国的意思——如果攻打吴国而晋国没有反应,也就等于晋国服软了;如果晋国反应强烈,出兵驰援,也就违反弭兵盟誓了。

如此一来,晋国便会陷进进退两难之境。

公元前538年秋,七月,楚灵王带领诸侯联军,正式攻伐吴国。

联军浩浩荡荡,长驱直入,一路势如破竹,勇不可当。

八月,大将屈申攻下了朱方(今江苏镇江丹徒县),俘获一个让楚灵王异常惊喜的一个人——原齐国右相庆封。

在世人眼中,庆封绝对算是一个非常反面的典型,不仅弑杀齐庄公,还杀害同谋崔杼全族,可谓狼心狗肺、罪恶滔天。

后来,庆封被齐庄公残余势力驱逐,举家逃亡吴国。

齐国人很憎恨他,但吴王余眛很欣赏他,不仅将朱方作为庆封的采邑,还赏赐他高官厚禄,使他比在齐国时还要荣华富贵。

吴国收留庆封一事引起各国不满,世人也颇有微词,鲁大夫子服惠伯愤愤不平:“吴子善恶不分,这难道是天降洪福给淫人吗?”

叔孙豹却说:“善人家裕,可说是赏赐;淫人富厚,可说是灾殃,庆氏全族聚集朱方,迟早将要被全歼。”

为顺应社情民意、大展楚国正义之师形象,同时也为给远在东北的齐国献一份大礼,楚灵王决定诛杀庆封,给各国一个交代。

楚灵王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他的每一个想法都显得充满朝气而又与众不同,在诛杀庆封的时候,他突然又有了一个想法——问罪庆封。

具体做法是先认罪,再判刑,最后伏罪受诛,充分体现楚国在处理这一事情上的民主与法制。

很多大领导在大会上严厉斥责贪污腐败现象,自己却在会场被检察机关带走的事例比比皆是,他们就是想通过问罪不法,营造自己就是光辉正义的假象。

事实却是,斥责的越多、越厉害,自己被逮捕的几率也越高。

越是心里发虚,便越是色厉内荏。

楚灵王也想通过问罪,向世人证明,自己是一位脱离了残暴、荒淫、昏庸的人,一位公平正义、受人爱戴的好君王。

当楚灵王问罪庆封的想法刚冒出来的时候,伍举预感不妙,急忙谏言道:“大王万万不能,只有自己没有缺点,才能问罪杀人,自己不干净,就不可以轻易伤人。庆封就是一个刺头,您觉得他会不吭一声被你斥责吗?如果他反唇相讥,说出不中听的话,到时候下不来台啊。”

楚灵王又不听。

到了日子,楚灵王让庆封背上大斧头,在诸侯军队中巡游示众,边巡边喊:“大家不要学这个人啊,他杀死了自己的国君,又诛灭了他的右相崔杼,还和家臣妻子通奸,现在还有脸会盟来啦!”

庆封那受过这般羞辱,想到早晚是个死,也扯起嗓门大喊:“大家也不要学楚共王的庶子围啊,他也杀死了自己的国君,篡夺了王位,竟然还有脸当组织会盟!”

众人哗然,做掩面而笑状。

楚灵王面红耳赤,脸色很难看,挥挥手,赶快让人把他杀了。

本想占据道德制高点肆意抨击他,出了这个大洋相,楚灵王也不好意思继续率领联军进攻吴国,于是大军回撤,草草结束了这场召陵似的会盟。

在经过赖国的时候,楚灵王灵光一现,想起近在咫尺的赖国没来参加会盟,为了挽回面子,楚灵王又突然决定灭掉赖国,以儆效尤。

面对大军压境,赖国国君吓得半死,急忙将自己两手反绑,嘴里叼着玉璧,士袒背,抬着棺材来到联军中军之中。

楚灵王不懂其意,询问伍举。

伍举回答:“原来楚成王攻打许国的时候,许僖公就这样做的,表示自己臣服楚国的意思。”

楚灵王虚荣心得到很大满足,但还是对赖国没有参加会盟耿耿于怀,虽然饶赖国国君不死,但却将整个赖国迁移到了鄢地,并安排大夫斗韦龟和公子弃疾重新筑城,准备把躲避郑国而居无定所的许国迁过来。

到现在为止,楚灵王可以说是肆意妄为、算无遗策,也都心想事成。

但在楚灵王洋洋自得之际,让申无宇又一次忍不住坦言楚国祸难的开端“将在此矣”,他从楚国“召诸侯而来,伐国而克,城竟莫校(在边境筑城诸侯没


状态提示:91、庆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