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大楚820>125、楚惠王
解放生产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楚惠王若有所思点点头,对这个观念表示赞同。

但接下来的观点就让楚惠王暂时难以接受了——“尚贤”。

“尚贤”由“非命”引申开来,提出了“尚贤”是“为政之本”的观点。

墨家反对儒家“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的看法,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主张“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当不当官不应该由统治阶层说了算,应当由老百姓来选择他们心目中的“贤”来担任,墨子强调“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也就是说,哪怕是手工业者与农民,只要有才能,就应当被推举,让其有职有权,发挥作用。

门第贵族组成的秩序,等级制的界限在墨家那里已经被打破。

对以血缘为基础的贵族等级制度、以公族为统治核心的楚国来说,让一个“贤民”进入统治阶级的做法,楚惠王摇摇头,表示要想撼动这个政治体系很难。

他跳过这一章,继续看下一章。

这是观念更加新颖、思想更加超前的一章——“尚同”。

“尚同”又是从“尚贤”发展而来,“尚贤”认为只要人“贤”就能当官,“尚同”却连统治者也没有“放过”——既然官员可以“尚贤”,那么天子也可以“尚贤”。

如果“尚贤”挑战的是整个社会阶级,那么“尚同”挑战的便是整个时代——所谓高高在上的天子,在墨子看来,也可以“选择天下赞阅贤良圣智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

这是彻底颠覆楚惠王认知的观念,楚惠王反应也很大——手一哆嗦,竹简没拿住,“唰”的一下散落在地上。

墨子见竹简暂时无法拼接,便开始滔滔不绝的向楚惠王口述其思想。

墨子作为老师,口才自然了得,不仅向楚惠王灌输了其他几个观念,还顺带介绍了他“三表法”的哲学理念。

听了半天,楚惠王总算听出点眉目出来了——儒家信奉什么,墨家就对着干。

儒家讲君臣父子社会等级观念,墨家便讲人人平等,互相友爱;

儒家讲大一统,墨家反对战争,提倡各国应和平有爱相处;

儒家看重久丧厚葬,墨家抨击奢侈浪费,号召节用节葬;

儒家讲究礼乐,墨家极其反对靡靡之乐;

儒家提倡“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墨家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整个一某某主义核心价值观。

楚惠王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墨子——感情真挚,慷慨陈词,神色间流露着忠义豪壮之气。在他看来,这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所说的、所做的都是站在最底层劳动者和社会弱者的立场上说话,发自肺腑,着实令人感动。

但这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乱世之中,站在弱势一边又有什么用呢?

以中国的地形地貌而言,本不该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因为适合农耕的平原地区很少,大山大河造成的天然屏障,会更倾向于分开,而不是在一起。

正是因为有了儒家“平天下”的大一统思想,中国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流淌在血管里“寸土不让,寸土必争”的家国基因,使每个中国人都有“纵是深深埋白骨,不许轻轻易国土”的勇气与豪情。

而代表“兼爱非攻”的墨家思想,也许会使中国同欧洲一样,行成一个个相互友爱的众多小国。

儒家一统带来无休止的兼并战争,墨家兼爱会使一片土地上存在大小和睦的多个国家。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选择?

弱肉强食是不变的森林法则,楚惠王还是更倾向于当时主流的兼并。

待墨子说完,楚惠王收起起伏不定的思绪,平静地对他说:“你走吧,这里容不下你。”

墨子见楚惠王也无法接受其观念,也不便久留,荐其弟子耕柱子留仕于楚后离开(主要是领取俸禄为墨家行动提供经费)。

墨子救宋,使墨家声名雀鹤,声望如日中天,大凡小国都请墨者帮助守城,追求“兼爱”的墨者更是义不容辞,赴汤蹈火的介入到战国时代的各种纷争里去,演绎出无数激动人心的故事。

墨家在墨子死后因理念不同一分为三,有相里氏之墨,邓陵氏之墨,相夫氏之墨。既墨家在战国时三个最重要的派系:秦墨、楚墨和齐墨。

这三大墨派时常相互诋毁,楚墨看不起秦墨、秦墨看不起楚墨、楚墨和秦墨一起看不起齐墨,但他们始终笃信人与人、国与国的“兼爱”与“非攻”,也真正的一直在为墨家学派发展而不懈努力。

代表“义、信”为先的孟胜在担任墨家矩子时期,带领弟子前往楚国,活跃于广袤的楚地,他们行侠仗义、惩奸除恶、扶弱惩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其派系称为楚墨。

然而好景不长,楚国阳城君因为吴起事件被楚肃王攻伐,孟胜帮助守城,结果没守住,城破之时孟胜也毅然带领弟子殉死。

死前,他将墨家矩子的信物送给了宋国的田襄子,由他继承墨家矩子之位。送达信物的墨徒在完成使命后,不顾田襄子劝说,自杀殉城。

田襄子当了矩子之后,做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带领手下的墨家弟子入秦,既秦墨。

如果说楚墨是信奉“义、信”为先的侠客,那么秦墨便是一群信奉科学技术的“理工男”,他们以各种精巧实用的机械器具帮


状态提示:125、楚惠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