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言情总裁>两世都是我救他>表哥表妹那点事

这天休息,赵煊带着自家大肚婆和女儿,去了外家,去给二舅母贺寿。

赵煊的外祖和舅舅都曾做过帝师,于学问上是没有问题的。桃李遍天下,属于那种名声清贵但没什么实惠的人家儿。家的宅子还是祖上置办的,要指望目前的爷几个,是买不起的。

二个舅舅为人也比较板正,赵煊的四个表哥表弟,二个进士,一个举人,一个秀才。

到了赵宜这一辈,长子十五岁,已经考取了童生,准备再下场呢。

这样的人家,在京城大户人家儿里是很少见的。

皇上说起来,都满嘴赞赏。

家风清贵,男人们都钻研学问,对俗物不怎么放在以上。

可舅母们不这样想啊,一大家子人要吃喝,男子要读书交际,女孩儿要穿着打扮,然后男婚女嫁,生子生女,哪一处不要银子?

也就是家里没出败家子儿,又没太高的物质需求,所以家里,日子也就不紧不松的。

赵煊知道这种情况,自成年,不管他在不在京城,往外家送礼,都成了习惯了。跟自己家是一样的。

外家有事,基本上是侯府里送一份,他自己再送一份。

舅舅对赵煊格外的器重,赵煊小时候在侯府站得住,舅舅就是他的靠山。

两个舅母对他也是打心底里疼,否则就不会对他的婚事那么失望了。

这次回外家准备礼物的时候,赵宜看着他爹爹列单子安排事情,就说“爹爹,是不是准备些笔墨纸砚啊,外太祖是文人呢。”

赵煊笑着说“不用,准备些日常的用品就行。”

赵宜还纳闷“外祖家一家子不都是做学问的吗?笔墨纸砚不是会有很多用处?”

赵煊说“正因为做学问,所以家里最不缺的就是这些了。那些亲友、好友、学生,同僚,上得门来,无一例外的要送这些。品种都数不清了,古董的,新出的,地方特色的。高中低档全有,根本用不完,都拉到老太爷挂名的学校里,捐给贫困的书生们了。府里真正需要的,却是吃喝穿戴,药材礼品这些。”

赵宜才明白。她娘要带来的面料,却真是有用的。

到了外家,大门口,赵宜的大表哥带着几个侄子在等了。见他们来,笑着上来行礼问候。

几个人说着话,往里走,下人们也把车上的东西往里抬。

大舅母管着家,听到下人们报信,看着仆人们兴高采烈的搬着东西,感觉大外甥贴心,见到陈凤若,脸上也好看。

一家人聚在后面堂屋,外祖父已经致仕了。身子挺好,整天在家里写书,做学问。还会到外地去会友,也经常有友人来寻,谈天说地,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两个舅舅事情不忙不闲,收入不高不低,名气好,整天读书喝茶,日子倒也风雅。

赵煊带着老婆孩子给周老太爷和老太太请安,又给舅母贺寿。

外祖父笑眯眯的点头,外祖母高兴的说“快别见礼了,你媳妇儿这么大个肚子,赶紧坐下。”

赵煊笑着说“外祖母,凤若月份虽大,但结实着呢,行动方便的很。”

外祖母是一副无忧虑的老太太样子,赵宜对她的印象是很好的。

老太太看着陈凤若站得笔直,行动轻快,点着头“嗯,是挺结实,但也别大意。”

说了会儿话,赵煊陪着周家男人们,到前头去说话。

老太太拉着赵宜左看右看“宜丫头,越长越好看,这眼睛,有神的很呢。”

“曾祖母,宜儿想您啦,菊花会,您怎么没来呀!宜儿还准备了给您插头上的菊花了呢,那种红的,颜色很少见的。”

“曾祖母多大年纪了啊,还戴红花!可不让人家笑话?曾祖母老了,嫌人多,还得应酬说话,太费神了,就没去。”

“我娘给您搬了几盆过来,开得正好呢,你赶紧瞧瞧。”

正说着,下人已经把花搬进屋里。

老太太笑道“一进门就闻到一股子香,我是最喜欢这个味道,清涩的。”

“这是我娘今年培育出来的新品种呢,还给您带来了小白菊茶,喝完最是去火明目。”

“这小人儿,怎么一下子这么会说了。比你几个表姐都强呢。”

表姐们在那里笑道“曾祖母,宜儿一来,您就看不到我们了呢。”

“宜儿难得来一次,我稀罕一下她,你们还酸啊。昨天是谁把我蜜枣都诓走了的。”

几个女孩子都笑起来了。。

老太太跟陈凤若说“煊儿说你能动,就让你来看看我这个老太太,再大点,可就别出门了。”

“哎。”

“嗯,你这姑娘养的好。”

陈凤若说“宜儿现在,都能帮我做事了。前些日子,我的小库房都是她带着人收拾的。一直记得有件玉观音的,到处找找不到,这次也找了出来,给您拿过来了。”说罢从身边阿雀的手里拿过一个木盒子,打开“这是我哥哥给找的,上好的玉料。您瞧,多白多润?而且这么大的,就算是西北,也是少见的呢。”

她取出来双手递给老太太,老太太都没敢直接拿,拍着座位边上的软垫“放这儿放这儿,我现在手可不牢靠。。。哟,还真是没见过这么大的。。。。真是个稀罕物儿啊。。。。”

周老太太满脸是笑的叨叨着“回头呀,我请龙泉寺的住持给开开光,然后装个素静的佛龛,摆上。。。。”吩咐身边的大丫头“好生收起来,千万别磕着。。。”

“大姐儿,你们几个,带着宜


状态提示:表哥表妹那点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