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亡国之君>第57章解囊

从来,个人本事再高也最多占三分,得遇贵人相助或寻得靠山能占足五分,剩下两分全凭时运。时运至,一飞冲天。不止,则庸度耳。

董坤的这段话很有道理,黄冲听后也有几分认同。

目前正是忙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的阶段。认同也好,不认同也罢。为了新营将士不饿肚皮,他得继续四下找人,八方催粮。没闲工夫细细领会。

直到张娘娘懿旨下达,他才停下奔忙的脚步,匆忙赶往慈庆宫。

“下臣叩见娘娘千岁。”

“英国公府上出事,家里派的谁去?”

“回娘娘,太康伯亲去的。下臣亦随众人一起到那边吊唁过了。”

不光吊唁过,张之极和张毅呈两兄弟当面还问了他好些话,大部分都是关于新营的人事。而他也都如实相告,包括粮饷艰难的抱怨。

现在他是走到哪便抱怨到哪,一副人憎鬼厌的样。

“去了便好,毕竟两家多年的情谊。能帮衬的就着实帮衬些,莫要让人说出闲话来。便是你,日后也要勤去那边府上。”

“是,娘娘。”

正月间,张国纪带着他四处窜门,凡是与府上交好在京的,都曾拜会过一遍。包括大兴的王学家。

“乐安县令王晚亭,你可识得?”

“回娘娘,早年间曾见过一面。北上时,亦囊助过下臣盘缠。”

王晚亭是黄冲见着的第一位父母官,回想当时在大堂上的冲突,免不了又要联想到各处署衙的大大小小官僚。唉,大明腐朽矣!

“那便好,听王娘娘讲,他如今赋闲在大兴家中。太康伯着你前去探望一二。”

这话讲得很暧昧,暧昧得让人听不懂。听不懂的黄冲想扰头,可当面扰头是对张娘娘的不敬。所以,只能‘哎’了声。

“张府中人,须懂得礼尚往来。”

还是不大明白,黄冲眼里呈现出迷茫。张宝珠也不想讲得太过明白,她今天很怪异,怪异到身边的丫鬟都呆木木的,少了往日间的生气。

既然是太康伯派他去,为何当面不说,反而要张娘娘开口呢?送礼这样的小事,最多派个管家去就行了,自己还一大摊子事呢。

“臣得暇便往,不会叫人说失了礼数。”

内里的张宝珠摆动了下脑袋,显出不耐。

王学是锦衣千户,她先前想运作派往新营做监官的。历来监官者,按理多见于锦衣卫而少见于司礼监太监。尤其是新营中的监官,她不得不插手。

不插入自己人,这个时而聪明时而笨拙的家伙,迟早要闯祸。

但计划往往没有变化快,本想用王娘娘的老子,结果王娘娘的哥哥因事丢了官。一把鼻涕一把眼屎地求上来。还好王晚亭已过四旬,总比这毛头有经验。

他俩既然相识,也算省了些口舌。

“听王娘娘说,她这个哥哥为人稳持,平日也爱研习兵事。若是得便,要时时讨教。不得怠慢人家。”

“呃…?”

王晚亭懂兵?好像不对,当日大堂上好悬被自己吓得尿裤子,这种胆量的家伙会懂兵?打死黄冲也不信。

信不信不是关键,关键是要向人家讨教,还时时…。

黄冲终于明白了!

或许张国纪说过什么,除了张正方,张娘娘还加派了这个王晚亭来。

“下臣返营之前,定会往大兴请教一番。若是王县令愿意,某想请他镇虏营一行,也好详加指点。”

兜了个大大的圈子,原来张娘娘是想在自己身边安插人呀。

也许是他脸上的得意被人发觉,珠帘后声调突然变了。

“听言汝常返京师。才将起步,营中之事尽假他人之手,谬甚。”

很奇怪的指责或者警告,黄冲一时间不知如何作答。在他理解中,张娘娘一贯只问家事及私事,从没过问他的职中之事。

“协理朱骥乃是臣下的多年旧交,一直都是兄弟般看待。况且他于京营中戎务多年,经验数倍于某。所以便委托与他。”

“此人须得小心一二。”

“呃,…。”他不知所指,又无从反驳。

望向珠帘后朦胧的头影,黄冲有些摸不着头脑。一如皇帝对他渐渐有了些新的了解,他现在也仅知道张宝珠睿智、聪明,还有就是权柄和容貌。其它的还是一概不知。

“你往来京中数回,究竟所为何事?”

“乃是为了催粮。”

“可曾筹备妥当?”

“各处都压着不放,前一批又克扣了许多。来时营中两千多人尚不够月余的存粮,如今新募的五千兵丁又已在来的路上,若是再拿不着,眼见久要坏事。”

“当日在哀家面前也曾夸下海口,如今却说这些。哼。”

很轻微的一声冷哼,让黄冲将头沉了下来。老是装穷卖难,现在一不小心在宫里也口无遮掩地抱怨一通,连边上祝鸢儿都忍不住眨眼在笑。

“实在不行,眼下便只得自行采买,待秋粮入仓再补回亏空。”

干巴巴地回了句,也算是自己并不是全然没有办法的辩解。他还是想不明白为何要提防朱骥,但猜想一定是派人往张府寻自己多次,所以才了解到自己行踪。

“禀娘娘,某也未曾料到,有了皇上的干预,公门中办事尚还敢如此的拖沓。”

黄冲是不会认输的。那些才放下锄头没几天的新兵,已经是他梦想起飞的支点。没粮他可以买,没武器,他也可以造。绝不气馁。

“哀家一介女流,自不通公门中事。


状态提示:第57章解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