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揆长相很好,雅望非常,但实际却是个粗心人,季逵长相粗鲁,带着匪像,却像个愚蠢的匪徒。这二人也不知道能否完成任务,先放下不提,后文中再说。
黄巢又召集众将,说:“我打算打下越州,在城中占据一时,以作休养。众位兄弟以为如何?”
越州是个富庶的大城市,众人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尚让说:“大哥的决定很好!只是这张潾不得不防。我有“声东击西”之计献上。”
黄巢说:“贤弟且讲来。”
尚让说:“可让孟绝海带队去攻打上虞县,将张潾吸引过去。我义军大队再去攻打越州城。”众人都说好。
第二日,孟绝海耀武扬威,旗帜飘扬,吹起行军号,敲起战鼓,奔上虞城进发。刚攻下上虞不久,张潾果然带官军来救。
孟绝海出城与张潾对战,从早上战到天黑也没有分出胜负,孟绝海自回城休息。
如此战了五日,张潾本是沉稳之人,也有些急躁,要打弹子,孟绝海便不再打,退回城中不出。
如此耗了几日,张潾得到探报,说黄巢已攻下越州,才知道中计。张潾想,贼人勇将太多,此时去救越州,也讨不到便宜,不如继续在上虞耗着,能与高手切磋武艺,也是人生幸事,暗中却派人联络右先锋梁缵。
在越州城办公的是浙东观察使崔璆(读“球”),并不是个坏官,只是能力较差。
义军进入越州境内,他没有像杭州刺史董昌那样提高警惕,等到义军到了城下,又感到慌乱,不知如何应对。
越州城是个大城市,也有罗城和子城,罗城是百姓居住的地方,义军很快就占领了。
子城是官府所在地,白居易诗中的越州州宅就在子城中。官府和守军知道义军专杀官吏,于是奋力抵抗,义军血战几日,也没有攻下子城。
尚让对黄巢说:“我们不如只攻东南北门,留出西门。官军这几天的血战,斗志应该消磨不少,见西门没有攻打,必会侥幸逃走。我们让葛从周带人在西门外附近化妆成百姓,等到城开时,便把城门夺下,子城可破。”
此计果然有效。
义军从西门杀进了子城,黄巢跃马进了越州州衙,见一人穿着官服在衙门口垂手站立,手举白旗,正是浙东观察使崔璆。
崔璆说:“下官崔璆,不该冒犯大将军虎威,我愿投降,只求大将军能饶恕府中无辜的差役人等。”
黄巢用鞭指着崔璆说:“我大军攻进城来你才投降,不觉得迟了吗?”命人将崔璆绑了,枭首示众。
尚让拦住,私下对黄巢说:“大哥,不如留住此人,对我义军有用。一者他比我们熟悉李唐朝廷和官府的运作模式,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二者我们可以利用他与李唐周旋。”
黄巢说:“贤弟所言不差。”
于是下马亲自解开崔璆绑绳,好言抚慰,将他留在义军中。
义军又杀了官吏土豪,葛从周也如会稽县中一样,杀了不少读书人,又将孔庙烧了。百姓中几乎都有或远或近的亲友是读书人,因此对义军都怀恨在心。
在越州待了几日,这一天有军兵来报,说西门外来了一支官军,很是威武。
黄巢站上城墙去看,果然城外官军一个个盔甲鲜明,军装号坎齐整,人分五色,马也分五色、盔分五色、甲分五色,青黄赤白黑,刀枪如麦穗,剑戟似麻林。高挑各样大旗,有飞龙旗、飞凤旗、飞豹旗、飞虎旗、飞熊旗,三十六杆天罡旗、七十二杆地煞旗、一百单八杆压阵旗,有两杆日月门旗分为左右,中间一杆认标旗,素白缎子绣红字,一个斗大的“梁”字。旗下一员虎将,只见他
身高九尺开外,面长朱砂红记;双腮连项眼圆睁,凶神恶煞降临。
披挂龙鳞铠甲,腰悬虎尾钢鞭,掌中巨齿飞镰刀,胯下一头白驴。
究竟此人是谁,且看下回分解。
……
牧龙子言:这回书主要叙述义军战张潾、越州擒崔璆的故事。
关于骡子,是驴和马杂交的后代,个头比较大,兼有马和驴在速度和力量上的优点,是一种常见的役畜。但较少用于战争。唐朝的淮西镇节度使李希烈因为当地少马,于是他便用骡子替代,组成骡子骑兵,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获得了战场的胜利。但是骡子脾气倔强,不能高度服从骑兵的命令,而且智商不高,面对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容易荒乱,所以很少有武将骑骡子。李摩云是步下将,只骑骡子赶路,并不骑骡子对阵。同样的,驴个头又小,力气不大,性格倔强,智商又低,更不适合做战马,但是钱镠那匹白驴例外。
关于观察使,是唐代后期出现的地方军政长官,全称为观察处置使。唐代后期全国渐分至四十余道,大者十余州,小者二三州,重者为节度使,次者为观察史,僚属将校略少于节度使。唐后期财赋所出的东南八道多为观察使所领,浙东就是其中之一。唐宪宗时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计天下方镇48道,申报户数224万有余(很多藩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