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战国风云人物九桃查找最新章节!
燕国亡了
秦军渡河,攻占赵国蔺城、离石等地,消息传入晋阳。晋阳城内弥漫着恐慌地气氛。城内也流传着十万秦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晋阳是守不住了。
商贾、百姓素闻秦军残暴,以首级封赏军功,害怕不已。听闻秦军要来,收拾行李,打算逃亡他国避难。
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呼?
秦国东渡大河,蔺城、离石等地陷落,晋阳门户大开。
出了这样大的事情,最担心的莫过于晋阳郡守。赵武灵王给他一个失职的处分,也算轻的。
把他斩首,他也不敢有意见。
为了不让事态,继续恶化下去。为了不让领导,觉得自己无能。晋阳郡守只能站在第一线,亲力亲为。
晋阳郡守一边调派重兵驻守吕邑,阻挡秦军东进。另一边,他将这个消息,写成文章,报告给上级领导赵武灵王。
他的报告还没有送出去,赵武灵王来到了晋阳。
赵武灵王拿着前线送来的告急文书:失了大河防线,丢了蔺、离石等地。将军赵庄战死,为国捐躯。
秦国攻势太猛,赵国输得太快。
按理说,赵武灵王应该抓个典型,找个人来背锅。
战败了,总要有人来承担责任。
出了事,很多领导都是这样干的。
此时,最害怕的人,莫过于晋阳郡守。他管辖的晋阳,出了事,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
可,赵武灵王不是推卸责任给下属的人。
他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战败这种事,谁也不想。
要怪就只能怪赵国太弱。
赵武灵王没有大骂手下的人是干什么吃的。这样做,只会失了做为最高领导的风度。
但,秦国攻势太猛,要拟定应对之策。
否则,再这样败下去,晋阳就真的保不住了。
于是,赵武灵王当即召开大会,制定破敌之策。
此次,参加最高军事会议的人员。除了来自邯郸的高官和武将,晋阳城内凡是俸禄在五百石的人,都来参加了这个会议。
这个会议的主题,简明扼要:扼制溃败,驱逐秦军,守住晋阳,收复疆土。
按赵武灵王这个架势,要和秦国干到底。
赵国先丢了中都、西阳,又丢了蔺城、离石等地。赵武灵王不会认输,也不会向秦国议和。他化悲愤为力量,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
赵武灵王不认输、打到底的精神,令想要言和的人,提都不敢提。
这个时候,谁摸不清领导心里面是咋想的,那就是太傻。谁敢招惹,注定会倒霉。
想要在邯郸混,还是要有点智慧。
这些人混了这么久,早就混出了名堂。在这种情况,大多数,保持沉默,没有积极发言。
赵武灵王说什么,他们顺着话接。
领导的意思,是坚持打。
他们也只能打。
问题是喊口号,每个人都会。关键是谁能够阻挡秦军,扼制败势。
喊完口号,动真格的时候,大家都很默契,低头不语。
若论战力,秦强赵弱。硬扛,赵国打不赢秦国。
若论名将,何人能够与秦国樗里疾争锋。
樗里疾,不仅是秦惠文王的弟弟,他还很能打。函谷关之战,他崭露头角。休鱼之战,绽放光彩。
不仅能打,他的智谋也很高,很会用兵。
面对这个很棘手的对手,想要打赢,很难。
不解决以谁为将,正面阻击秦军的攻势。继续打,也是瞎折腾。
如果不打,晋阳就丢了。
最高领导还在这里,坐镇监督。
不打,是不行的。
派谁去打,还要打得过能文能武且名扬诸侯的樗里疾?
这是很关键的问题。
赵国能打的人有赵固、赵爵、赵希、赵歇、楼缓、仇液等人。可,赵固守代,预防胡患,还要监督燕国的局势(此时,燕国在搞禅让,国家陷入动乱)。
楼缓能打,但资历尚浅。加上他是胡族的身份,威望不够,难以服众。
仇液是个滑头,他不会挺身而出。
赵爵驻守东镜,提防齐国,趁虚而出。
赵希要预防中山,趁火打劫。
还有些人,要么是威望不够,要么年迈,要么是离不开岗位,要么是不肯出力,还有的是想看赵武灵王的笑话。
赵武灵王见关键之时,没人替他分忧。正在他开口,准备提兵亲征的时候。
一个人,站了出来。
这个人就是赵肃侯给赵武灵王留下的能臣肥义。
肥义见领导有难处,同事们都互相谦让。思来想去,没人比自己合适,主动请命:我去吧!
赵武灵王很欣慰有人站出来替他分忧,但,他更关心的是这个人能否胜任,问了一句:你打算怎么打。
随着离石的陷落,前线的局势已经很混乱。
有人分忧,这个态度很好,值得重用。但,赵武灵王要的人是能够击退秦军,收复疆土。
态度和能力,赵武灵王更注重后者。
肥义看了很多书,也读了兵家写的书。对于用兵,他还是很在行的。他虽在邯郸为官多年,但身上流淌的是胡族的血液,又在代郡长大。
尚武精神,他还是没忘。
根据敌我事态,肥义做了简单分析。
此时,秦军士气旺盛,想要速战速决。赵国主动出击与秦国决战,顺了秦国的心愿。
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