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战国风云人物>赵武灵王篇13
王,倡议的是魏国。能否成功,韩国、中山国、燕国,不是问题,最关键的是赵国。

赵国拒绝,合纵就会失败。

毕竟,在北边,赵国是有很强的发言权。

为了争取赵国盟友,公孙衍就要替解决赵国的问题,还要做赵国君臣的思想工作。

赵国有什么问题呢?

那就是赵国和中山国之间的关系。

中山国水灌赵国镐城,占其地,这是国耻。赵武灵王继位时,中山国也是蠢蠢欲动。

魏国突然要赵国和中山国放下仇恨,携起手来,你好我好,大家好。

魏国是开心了,赵国会开心?

赵国开心不起来,合纵就会失败。

这点事难不住公孙衍,亲自前往赵国邯郸,面见赵国君臣。

因此,中山国能够有幸与万乘大国,并肩称王,也是这个原因。

公孙衍开门见山地说要请赵国称王,完了还说称王有中山国。公孙衍本来可以忽悠赵国参加,但,事情败露,影响不好,还不如直接摊牌说事。

赵国君臣会是什么反应?

不用想:一片反对。

赵国和中山国相生相杀这么多年,他们能答应吗?

不能。

赵武灵王可以和魏国放下仇恨,那是因为大家以前有共事经历,先祖还一起打过江山,最主要的是实力还在一个水平上。

中山国怎能和赵国相比。

对于中山,只能用武力。

公孙衍说了称王的好处,也问了赵武灵王和重臣几个问题:赵国有实力能够灭了中山?

赵国君臣:(不能,也不会说。)

的确,现在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很难。灭中山很简单,赵国先祖早就做了。

中山国虽只有八百里,但也是九千乘,民风彪悍,国内还有司马稠等文臣武将,实力不弱。想要灭他,哪有那么容易。再加上,齐国和燕国,暗中支持。

想要灭中山国,那就更难了。

公孙衍替赵国君臣想了办法:孤立中山国,乱其政。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离间、挑拨中山国和齐、燕两国的关系。

怎么离间,如何离间,还不要让对方知道被离间、挑拨,这就需要很高超的技巧。

公孙衍暗示,眼下就有机会离间中山国和齐国之间的关系,你们要把握住啊!

中山国合纵称王,就会得罪齐国。

按照齐威王的个性,他会干出怎样的事来。

公孙衍又说了赵国为何离心力不强的问题,灭了中山国对赵国的好处,循序渐进,巧妙引导,实现自己合纵的目的。

称王、灭中山,这都是赵国君臣面临的两大任务。可,要他们和中山国平起平坐,心里面很难接受。

公孙衍不愧是纵横之才,三言两语,解决问题,分清利害。

赵国君臣只要不傻,他的提议,都会答应。

称王这个诱饵,已经很有诱惑力。还能离间齐国和中山国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灭中山国起到铺垫。

再加上,外部环境(齐、秦、楚联盟,均分天下)的影响。赵国君臣的选择也不多。

五国相王,对赵国而言,只有好处,一举多得。既能解决称王的问题,还能离间齐、中山之间的关系,还能应对外来威胁。

但,有一点,赵国君臣会暂时放下宿怨?

好在,赵国明白事理的人,还是很多的。

经过协商,赵国君臣答应合纵,与之互换国书。

公元前323年,在魏国的倡议下,公孙衍的努力下,韩、魏、赵、中山、燕五国会盟,合纵相王,称之为五国相王。

五国相王,赵国有没有称王?

当初魏国称王,被群殴。齐国称王,也被群殴。称王是身份的象征。

赵国实力比不上齐、楚、秦三国,却比得过燕、韩、中山三国。

赵武灵王拒绝,还是响应?

为了合纵五国,抵抗三国,必须要响应。

那么,赵武灵王在这个时候称王了吗?

记载上说,赵武灵王自贬为君,没有称王。

这个记载,没有错。但,那是后面发生的事。

此时的赵武灵王,响应号召,定是称了王的。

公孙衍是以称王的条件,邀请燕、赵、魏、韩、中山,五国会盟。赵国不称王,其他四国会怎样想?

你跟我们不是一条心的。

赵国拒绝,五国结盟,就会失败。四国也不会把赵国当成自己人。

称王是会盟的条件,赵国保持中立。不仅齐、楚、秦,会找他麻烦。就连魏、韩、燕、中山国,也会找他麻烦。

齐、楚、秦表明要均分天下,不带赵国玩。赵国要图存图强,只有一个选择,加入另一方阵营。

赵国不称王,自贬为君,是不是真的呢?

当然,也是真的。

赵国加入五国相王,征战诸侯,屡战屡败。赵武灵王在失败之中,才得出一个结论,还说了一句名动天下的话,无王实,安敢称王乎?

为了从中原诸侯混战的局面脱离出来,为了表明没有争霸的野心,为了专心推行胡服骑射,赵武灵王自贬为君。


状态提示:赵武灵王篇13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