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当年,他混得不错,欺压了很多人。现在失势,保不齐被他整的人,会来找他报仇。
张仪运用自己的智慧,逃离了大梁,狼狈的回到秦国。
为什么魏襄王要打秦国,还要灭了他呢?难道就因为秦国插手魏国的内政,这也太冤了吧!
按理说,魏惠王刚甍,魏襄王继位。
魏襄王要学会低调,继续执行魏惠王以诸侯制衡诸侯的国策。
可,魏襄王继位,锋芒毕露。
吵着嚷着,要打秦国。
为什么魏襄王要选择成为一个主动进攻型的选手,非打秦国不可?还搞了一个大阵仗,联合诸侯伐秦。
那也是有很大的原因的。
魏惠王被诸侯欺负得很惨,魏襄王是看在眼中的。从小,魏襄王向往爷爷魏武侯那个时代,想打谁就打谁。他老爸魏惠王与之相比,差太多了。
魏国落到他的手中,他要继承爷爷的荣誉,替老爸找回丢了的面子。
振兴魏国的任务,就交给他了。
秦国,非打不可,还要往死里揍。
张仪离开魏国,也没有其他去路,只能回到秦国。魏国大梁,从来都不属于他。天下诸侯,也不喜欢他。
魏襄王给他的耻辱,也只有秦国才能帮他报。
离开大梁时,张仪看着这座城池,立下誓言,魏嗣小儿,你欺负我,我会加倍奉还。
张仪在五国联军抵达函谷之前,回到了秦国。
秦惠文王见到这个故人,心想,秦国有救了。
张仪这个人,鬼点子多,也是大才,不弱于公孙衍。有了他,秦惠文王就有了守住秦国,战胜五国联军的信心。
秦惠文王简单问候了几句,话锋突变,秦国遭此大难,你可有破敌之策。
张仪想起自己在魏国受到的耻辱,也有公孙衍的一份功劳,说,公孙衍合纵伐秦,我就破他合纵。
秦惠文王就知道这个人有办法,大笑说,对啊!你们是对手。你攻,他守。他守,你攻。你打算如何破了他合纵之策。
张仪给秦惠文王献计,坚壁清野,守住函谷关,再破联军。
秦惠文王将守函谷关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弟弟嬴疾,这就是秦国智囊,称之为樗里疾,擅长军政、外交。
秦魏惠王问,祖宗基业就在你我手中。你有没有信心守住函谷关。
城在,人在。面对五国之势,樗里疾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但也不能堕了嬴姓男儿的傲骨。
有这四个字,秦惠文王就放心了。
现在就来说一下,中原诸侯要踏破秦国,要必经之路:函谷关。
为什么,这座关隘,叫函谷关呢?不会是古人,随便取得名字吧!
答案:当然不是。
那么,这座关隘是为什么叫函谷关呢?
这是由于洛邑至镐京古道中间崤山至潼关多在河间谷之中,深险如函,称之函谷。此关东西长不足5公里、谷道最狭窄处仅能容一车同行。
从函谷关这三个字来看,这座关隘不好打。
再加上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一座雄关要塞。
函谷关易守难攻,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美誉。
五国联军抵达函谷关,被阻挡去路。无论联军如何叫阵,秦国闭关不出。
昭阳召开会议,商议破秦对策,问,秦国不出关,我们只有强攻。
五国主将,相互气的将这个任务交给对方。五国主将,都不想打第一仗。
楚将昭阳用联军主帅的口吻,命令说,你们上。
魏国副将说,你上。
燕太子平说,别看我,我最弱。我上,能力不够。
韩国韩将韩鹏耐不住性子,冷嘲热讽说,楚国战力第一,攻伐函谷关的任务,你来。
燕太子也说,首战,非楚莫属。
公孙衍也说,楚国是联军之首,来个开门大吉。
赵歇来时,听赵武灵王的话,一切听公孙衍安排,也说,楚国上。
昭阳在四国主将的恭维下,又觉得自己是联军主帅,轻蔑地说,我上就我上。我要秦国知道,楚国男儿的厉害。
当然,昭阳话中还有一层意思,你们咋这么胆小。看我楚国的威风。
三晋和燕国,见楚国愿意打头阵,击掌附和。
昭阳见三晋和燕国,互相推诿,心中很不是滋味。他虽是联军最高统帅,可,指挥不动联军。
昭阳有赫赫军功,对函谷关这座城,也没放在心上。
翌日,昭阳击鼓,对秦国发起了进攻。
昭阳高估了自己的战力,也低估了秦军守城决心。
一战下来,楚国败了,败得还很惨。
昭阳没有打下函谷关,还遭受联军冷嘲热讽,心中更不是滋味。
昭阳心想,说好了,大家一起揍秦国,哥们几个,你们也动手啊!
四国联军的主将很识相的说,函谷艰险,不容易攻破。今,兵峰受挫,先休整。
昭阳气得心中大骂,你们几个玩我。
楚军战败,带来了很大的连锁反应。联军内部不合,各怀心思,也渐渐显露出来。
然,对秦国来说,是一种鼓舞。
秦惠文王来到函谷关,登城而望,虽击败了楚军,但联军势大,还是不能解围。秦惠文王对着张仪问,楚国击败了,函谷关也守住了。你打算如何破了,五国联军。
张仪很有把握地说,接下来,看我表演。
张仪,这个靠嘴吃饭的男人,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