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战国风云人物>魏惠王篇2

韩赵伐魏

魏惠王是魏文侯的嫡长孙,是魏武侯的嫡长子。从小耳濡目染,也见证了文侯、武侯两代君主的丰功伟绩。那么,魏文侯、魏武侯两代国君,对魏惠王有没有影响呢?

答案是肯定的,一定会有。

试问一下,亲眼目睹魏国征战诸侯的万丈豪情,何人不向往之。

魏文侯、魏武侯两代魏国国君,没有完成的功业,将会由魏惠王继续完成。然,历史总是令人意想不到,也爱跟人开玩笑。也许,就是因为没有尘埃落定,历史才会更加的有魅力。

魏武侯在位二十五年,一生也是赫赫威名。

击郑、伐秦、破楚、败齐、制赵,打得诸侯,毫无还手之力。尤其是吴起以五万魏武卒,击败数十万秦军,成为一段战神的佳话。楚国大梁等中原军事重镇,也成为了魏国的疆域。田氏取代姜氏,也是魏武侯逼迫周王得封。

都说魏惠王赶上好时候,爷爷能力突出,爸爸能打。

可,历史总爱给人开玩笑。

魏惠王继位,也要面对一件很头疼的事:兄弟们不服。

按理说,魏武侯死,魏惠王是嫡长子,他继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凡事都会出现意外。这个意外,是魏武侯导致的。他死之前,也没有指定谁是接班人。

既然没定,兄弟几个,都有机会。那就凭本事,坐上这个位置。

于是,魏国第三代,发生了内斗。

因为魏武侯没有提前指明接班人,魏国陷入两子相争的局面,还差点让魏国霸业,戛然而止。

说好的好日子,怎么就变了。

玩笑,一定是玩笑。

但,这不是玩笑,是事实。

那么,魏武侯为什么没有指定接班人呢?

也许,魏武侯认为自己的父亲魏文侯活了近八十岁,他怎么也会活七十多岁。(从魏惠王继位时三十岁判断,魏武侯应该才五十岁到六十岁之间)。

也许,魏武侯征伐诸侯,太忙了,又或者是出于什么考虑,忘了指定接班人。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魏武侯突然甍逝。

按理说,魏武侯甍逝,长子也就是魏惠王继位顺理成章。然,王室之间,没有顺理成章这四个字。

魏国多了一位有实力争夺君位的公子,这人就是公子缓。

魏国因为君主之位,引发了魏武侯两子相争。

好在,魏惠王身边能干的大臣和战将也不少,凭借自己的力量,击败了公子缓。

公子缓见自己打不赢,也不甘心。

可,不甘心又能怎么办呢?

于是,公子缓在谋臣的建议下,向赵氏求助。

这时的赵国国君是赵成侯,于公元前375年继位。那么,魏国公子缓,请求赵国助他夺回君位,赵成侯会答应吗?

答案是肯定的,那是当然。

赵成侯为什么要帮助公子缓,争夺君位,插手魏国国政呢?

这就要从魏、赵两国恩怨情仇,交恶开始。

赵烈侯继位时,魏文侯助赵伐中山。赵烈侯本想魏国和中山国两雄相争,坐收渔利。

可,赵烈侯小看了魏国的战斗力。

魏国以乐羊为将,用了三年,攻克了中山。魏文侯拿下中山之后,派了当时还是魏国的太子的魏武侯前去治理。

魏文侯之举,让赵氏感受到了威胁,尤其是魏国在攻伐中山之时,也趁机占领了赵国很多疆土。赵烈侯见魏国带来的威胁,远比中山国还要强。

于是,魏、赵两个兄弟之间的友好关系,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魏文侯拉拢韩氏,限制赵氏,又打着三晋联合一致对外,再加上魏文侯能说会道,以及仗着魏国国力强盛,占领了很多地区。

赵烈侯虽然也是励精图治,积极变法之主。

赵烈侯在位九年,任用公仲连、牛畜、徐越、荀欣等良臣,赵国国力得以增强。可,赵烈侯还是忌惮魏国的国力,没有决裂的勇气。

也是,那时候的魏国,秦、楚、齐、郑、宋、卫等诸侯都不敢惹,赵国不敢决裂,这也是对的。

魏文侯一边明目张胆欺压赵氏,另一边把齐、赵争夺的漳水南岸的地区,强行划入了魏国的势力范围,并设立军事重镇邺城,还派贤臣西门豹去治理阻挡赵氏南下之路。

此时的魏、赵两国,还能维持明面上和平友好的关系。

赵烈侯死后,赵敬侯还是个孩子。

于是,赵烈侯的兄弟,赵武侯把持朝政,并将国都晋阳,迁往中牟。

此时,魏文侯甍逝,魏武侯继位。

魏武侯见赵氏的战略中心,向中原发展。赵烈侯的改革也让赵国国力得到发展,赵武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魏、赵表面上和平友好的关系,难以维持下去。赵国对魏国的蛮横越发不满,魏武侯也觉得赵国没把自己当回事,两国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用武力解决问题。

魏武侯不擅长外交辞令,也不懂得安慰赵国,只懂得用拳头说话。魏武侯心想,魏国强大到可以欺负任何诸侯,区区赵国,也没被他放在眼中。

魏武侯做好了准备,赵国要翻脸,他就和赵国打到底。

公元前386年,赵武侯甍逝,赵敬侯继位。赵氏从赵烈侯建国,历经赵武侯,赵敬侯。赵敬侯是赵国第三任国君,他见中牟离魏国势力范围太近,出于战略和安全的考虑,将国都从中牟,迁到邯郸。

邯郸,成为赵国的国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也就是从这一刻起。


状态提示:魏惠王篇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