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战国风云人物>赵孝成王篇20

武安君白起vs马服子赵括

前线吃紧、廉颇作战不利、议和又不成功,这让赵孝成王感到了危机感,十分头疼。

战与和,也让赵孝成王举棋不定。也可以说,赵孝成王早已经没有一战到底的信念和决心。

简单说:年轻人做事,总是三分热情。遇到困难的时候,信念也会随之动摇。

当中伤廉颇的谣言满天飞的时候,尤其是那四个字:廉颇叛国。

赵孝成王不得不慎重起见,考虑换下廉颇。

如果冤枉了廉颇,赵国的江山社稷还在。

廉颇真的叛国,赵国社稷将亡。

这就像东汉末年曹操说的那句话: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可惜的是赵孝成王太年轻了,没有见过世面,远不及曹操。

赵孝成王虽不相信廉颇会背叛赵国,但,他的心中对廉颇也多了间隙。

尤其是廉颇拒不出战,更加让赵孝成王坐立不安。

然,廉颇是功臣,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若因为猜忌,就杀了廉颇,这不仅会动摇士气,寒了国人的心,还会让赵孝成王背负诛杀功臣的骂名。

在赵孝成王眼中,廉颇不能用,也不能杀。

为今之计,只能找人取代廉颇,击秦复疆。

可,廉颇的功勋、资历、威望,除了马服君赵奢,赵国无人能及。换下廉颇,说很简单。谁又能取代廉颇,稳定军心,击败秦国,这是很困难的。

再加上,临阵换将,也是兵家大忌,会动摇士气。

就在这时,赵孝成王听到了一句话:秦国惧怕马服君。

十几年前,马服君赵奢,阏与之战,击败秦国,名震诸侯。他不仅是赵国的镇国神器,更是震慑秦国的利器。

可惜啊!

马服君赵奢病故,不能再现败秦的功勋。

就在赵孝成王感伤的时候,近臣说了一句:马服君不在,马服子尚在。

赵孝成王问:马服子有何能耐。

有关马服子赵括,与其父马服君赵奢论兵,以及与赵国武将论战没有败绩的事情,传入了赵孝成王的耳朵里。

赵孝成王闻言大喜:马服君儿子何在。

马服子赵括(继承了他老爸的爵位)就出现在了赵孝成王的面前。

赵孝成王和马服子这对君臣,出现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当然呢?

赵孝成王召见马服子,面试流程也不能少的。

第一印象、举止谈吐、深入交谈,这些环节必不可少,才会考虑能否重用。

马服子去见赵孝成王,自然也要做些准备。

这对年轻的君臣交谈融洽,相见恨晚。

赵孝成王说出了赵国的困境,问对方有什么破解之策。

马服子善兵法,滔滔不绝,说他出战,如何如何,用不了多久就能击败秦军,收复上党。

一番深入交谈之后,赵孝成王对马服子很满意,称赞道:马服君有其子,定当含笑九泉。从现在起,你就是我的马服君。

此时的马服子有何军功,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也可以说没有作战经验。

他的出现,史料是简单一提,长平之战,赵王(赵孝成王)以赵括为将取代廉颇。

那么,马服子是凭借什么,被赵孝成王看重?

我曾在《赵孝成王英烈传》中,提到了为什么赵孝成王选择了马服子。现在简单概括一下。

1、马服子善兵法,有谋略,能够出奇制胜。(马服君赵奢和赵国武将与之论战,皆败)

2、马服子是嬴姓赵氏。(自己人)

3、都想青出于蓝胜于蓝。(赵孝成王父亲是赵惠文王,马服子的父亲是马服君。这两个人都有共同的心里,超越父辈。)

4、一个想打,一个敢去打。

5、话语的感染力很强。

那么,马服子为什么在廉颇对秦不利,赵国很多悍将都不想去对战秦国的时候,接受这个命令?

1、继续发扬父辈的功勋。

2、渴望建功立业。

3、少年心性。

4、挑战自己,证明自己。

此时的赵国,还有很好的班底:文有蔺相如、虞卿、平原君等人,武有都长君、乐氏男儿等人。

那么,赵孝成王以没有战场经验的赵括取代用战功累积出的廉颇,出战秦国,就没人反对吗?

据记载:有两个人反对。

1、蔺相如。

他创造了一个成语‘胶柱鼓瑟’,说了一句很形象的话: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这里,有个问题?

为什么蔺相如要劝阻赵孝成王勿以赵括为将取代廉颇?

难道是蔺相如和廉颇关系好,看不起年轻人?

蔺相如在战国历史中,留下了很好的名声。甚至,是君臣将相的典范。

无论是完璧归赵初出茅庐,还是渑池之会绽放光彩,甚至是负荆请罪,更是传为佳话。

也可以说,蔺相如是一心为国,拥有铮铮傲骨的人。

他为了国家利益,可以不计较个人荣辱。

比如去秦国,掉包和氏璧,他不怕秦国君臣震怒杀了他。比如他得赵惠文王的信任和宠爱,廉颇看不惯他,扬言要羞辱他,他也保持低调。

蔺相如和廉颇是刎颈之交,一起共事多年,被誉为赵惠文王的左膀右臂。

那么,说明一点。蔺相如对廉颇为人和能力是认可的。

他劝阻赵孝成王是明白一点:

廉颇在,不胜,也不会输。对赵括,没有信心。


状态提示:赵孝成王篇20--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