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战国风云人物九桃查找最新章节!
赵国为何以济东三城换安平君为将伐燕?
这是因为赵国无将可用,还是说赵国君臣糊涂。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五国伐齐之时。
五国伐齐,燕国是主力,赵国也积极参与。也可以说,燕国最用心,赵国第二。
齐、赵两国的关系,也因赵国伐齐,彻底决裂。
齐襄王复国后,忙于内政,也没有时间和赵国修缮裂痕。
赵惠文王先和秦国开战,又干涉燕国内政,也没空搭理齐国。
齐国和赵国的关系,陷入冰点,没有交好的迹象。
然,在赵国君臣赵太后、触龙、虞卿等人,以及齐国君臣齐襄王、鲁仲连等人的努力下。齐、赵两国,决裂的关系,总算走上了正常化。
齐、秦结盟,共同对秦。
可,令人想不到,秦国撤军呢?
那么,秦昭襄王为什么会撤军?是因为惧怕齐、赵之盟?
齐、赵结盟的消息,传到了秦国咸阳。
秦昭襄王见十几年不曾过问中原之事的齐国,插手秦、赵之争,一边大骂齐王没骨气,另一边也做好战事升级的准备。
秦昭襄王也意识到,有了齐国的帮忙,伐赵不能成功。
他面临一个难题:退vs战。
退,会令诸侯耻笑;战,又打不赢齐、赵。
就在秦昭襄王左右为难之时,又一个不好的消息,传到了咸阳:秦国在魏国为质的太子,突然死了。
秦昭襄王得知这个消息,心神俱碎。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儿子,秦国的太子,就这样走了。
秦昭襄王不相信,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尤其是秦太子的尸首,已经被魏国送回咸阳。秦昭襄王看着躺在棺材里面的尸体,白发人送黑发人,气急攻心,脑海一片空白,顿时晕了过去。
秦昭襄王晕厥醒来之后,痛哭不已。哪还有什么心思,对战齐、赵两国。
于是,秦昭襄王下令,将伐赵大军撤了回来。
随着,秦国撤军,秦、赵之战,草草收场。
然,赵国和秦国打的时候,燕国也在伐赵。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对于赵国来说,还真是多事之秋啊!
按理说,赵惠文王的女儿远嫁燕国,还是燕后。
那么,燕国为何为在赵惠文王死后,出兵伐赵呢?
这就要从赵国和燕国的结仇开始。
燕国最有名的君主燕昭王,因为赵武灵王之故,登上了历史舞台。
因为这层关系,燕、赵和平,长达三十多年。燕昭王的一生,都没有与赵国为敌。
然,燕昭王伐齐,大业未成,却中道崩殂。
公元前279年,燕惠王继位,继续伐燕。
燕惠王没有燕昭王的心胸,以骑劫取代乐毅,导致伐齐大业落空。
乐毅等人逃亡赵国,被赵惠文王封为望诸君。
燕国和赵国之间的友好,蒙上了一层阴影。
赵国和燕国总体上,还是处于和平。
公元前271年,燕国发生叛乱,燕惠王被权臣公孙操刺杀,立燕武成王。
赵惠文王公然干涉燕国的内政,还联合诸侯伐燕。
燕国和赵国的关系,进入了冰点。
由于赵惠文王当政,手底下有很多能臣武将。燕国和赵国处于,敌对状态。
燕武成王,继位之时,受了赵惠文王的气,怎能不报。
当赵惠文王甍,秦国出兵伐赵,燕国看准时机,也出兵伐赵。
所以,赵太后主政很忙碌。
一边要稳定内政,另一边还要应对诸侯。
西边和秦国打,丢了三座城。北边和燕国打,损失也不轻。
此时的燕国,国力有所恢复,最主要的是燕武成王手底下有个能打的人。这个人就是宋国的亡国之人:荣蚠。
荣蚠是宋国人,怎么成为了亡国之人,又是如何去了燕国。
这个就要从齐闵王亡宋开始。
公元前284年,齐闵王亡了宋国。
荣蚠等人,四处流散诸侯。
此时的燕昭王收留了很多人,尤其是反齐的人。
荣蚠也就在这个时候,去了燕国。
燕昭王伐燕,荣蚠等人,很卖力为燕国工作。
燕惠王伐齐,导致燕昭王三十年的努力毁于一旦。
随后,燕成君公孙操,刺杀燕惠王,扶持燕武成王。
荣蚠也在宫变中,立下大功,被燕武成王,封为高阳君。
荣蚠这个亡国之臣,不仅在异国他乡落根,还能征善战,功勋卓越,被封君拜将。
燕武成王继位,遭受了赵惠文王的气。赵惠文王甍,燕武成王伐赵,燕成君和高阳君大力支持。
燕、秦结盟,共同伐赵。
赵国实力不弱,被秦国欺负,也就算了,被燕国欺负,那就太丢脸。
于是,赵国君臣决定反击。
可,令人意外的一幕出现了。
赵国高层,赵太后、赵孝成王、平原君、平阳君等人,没有以本国将领出征讨伐燕国,反而以济东三城,换齐国安平君田单为将,征伐燕国。
那么,赵国高层为何要牺牲济东三城,换齐国安平君为将呢?
难不成是赵国无人可用,打不赢燕国。
答案:当然不是。
此时的赵国,可谓是将才云集。
马服君赵奢、廉颇、乐乘、楼昌、蔺相如等人,都可以成为统兵的大将,攻伐燕国。尤其是马服君,因为军功,还被燕昭王重用,成为太守。
马服君赵奢,对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