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战国风云人物>赵孝成王篇12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战国风云人物九桃查找最新章节!

第一道考验

秦昭襄王要打赵国,总要找个合适的理由。

如果没有恰当的理由,秦昭襄王就会落下欺负孤儿寡母的名声。

再说呢?

秦昭襄王想要欺负赵国,也没那么容易。

揍别人,一不小心,就会被被人揍。

因此,有个合适的理由,征伐赵国,既可以完成心中想干的事情,还能名正言顺。

一个人要找你麻烦,总会有借口。

那么,秦昭襄王伐赵,用什么借口呢?

赵国收纳了魏国的国相魏齐。

话说,魏国的国相魏齐,不在魏国当他的国相,咋会跑到赵国,又怎会惹到秦国呢?

要说这件事,就要提及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刚刚被秦昭襄王提拔成为秦相的范雎。

范雎,是魏国人,也是魏国大夫须贾的门客。

十几年前,须贾带着魏昭王的使命,前去齐国,交好齐襄王。范雎,也跟着自己的家主去了齐国。

齐国君臣,为难须贾,也讥讽魏国君臣。

范雎血气方刚,看不下去,与之对辩。

范雎出色的表现,捍卫了魏国的尊严。

齐襄王见范雎是个难得的人才,大手一挥,赏赐了十金。

齐襄王这么做,有没有其他的目的,很难说。

然,就是齐襄王赏赐的十金,给范雎带来了灾祸。

回到魏国,各种小道消息,谣言等等,满天飞。

魏相魏齐得知这件事,也觉得很奇怪。

他的疑惑:齐襄王为什么会赏赐范雎?

带着疑惑想问题,就容易得出有问题的答案。

魏齐得到的结论:范雎出卖魏国的利益。

此时的范雎,还没有展露出自己的才华。你说他靠自己的才华,得十金,也没人信。

因此,魏齐等人断定,范雎是卖国求荣的小人。

对于出卖母国的人,是绝对不能放过的。

等待范雎的结局:酷刑。

据各种野史和残缺的资料显示,范雎被折磨等不成人样,差点一命呜呼了。

好在,范雎命大,再加上魏齐比较仁慈。

范雎在艰难地环境之中活了下来。

范雎是条咸鱼,很难翻身,这是很多人得出的结论。

结果,这条咸鱼,不仅翻身了,还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范雎通过秦国使者王稽来到魏国,又在郑安平等人的帮助下,离开了魏国,逃到了秦国。

去了秦国之后,范雎改了名字:张禄。

也许,范雎改名姓张,除了不想给自己找麻烦,最主要的是想效仿张仪,用自己的嘴,来洗刷自己的耻辱。

范雎在秦国混了十几年,总算熬出了头,还给秦昭襄王献计策:囚禁宣太后、驱逐四贵。

秦昭襄王也打了一个翻身仗,更加重用范雎。

当然呢?

范雎受了委屈,秦昭襄王也要替他报仇。

于是,秦昭襄王霸道无比去魏国要魏齐的人头。

此时,魏国的王是魏昭王之子,魏安釐王,他也是魏国第六任国君,于公元前276年继承王位。

魏安釐王即位之初,为了牵制孟尝君田文,封异母弟公子无忌为信陵君。然,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的魏安釐王,却因华阳一战,葬送了魏昭王累积的国力,也打击了他的万丈雄心。

这一战,也让魏安釐王意识到秦国是不好惹的。

于是,魏安釐王对秦国的态度,采取了防守。

当魏安釐王看着秦国送来的国书,以及秦昭襄王说的那些话:不把魏齐送头送来咸阳,灭其国。

摆在魏安釐王面前的问题,很难选择?

不送,会被秦国打。

送,连自己的国相都保不住,传出去很丢脸,也会让魏国的臣子寒心。

就在魏安釐王感到痛苦的时候,魏齐不愧是能提领导分忧的好人:主动解下相印,逃离大梁,去了赵国邯郸。

这三十多年了,秦国简直是打遍诸侯。

伊阙一战,打得韩、魏一蹶不振。

攻破郢都,马踏楚王陵,打得楚顷襄王也没脾气。

五国伐齐,秦国也去凑热闹。

华阳之战,击败魏、赵联军。

除了阏与之战,败给赵国。秦国近三十年,没有找到能打的诸侯。

也就是说,除了赵国击败过秦国,没有诸侯有实力能够击败过秦国。

这也是魏齐,为什么逃到赵国邯郸的原因。

魏齐为魏国国相,也爱结交诸侯。去了赵国邯郸,见到了赵国最有影响力,也是战国四公子之二的平原君。

平原君听了魏齐的遭遇,见秦国欺人太甚,果断接纳了魏齐。

那么,这里有个问题。

平原君为什么要接纳魏齐?

平原君这么做,就不怕为赵国带来灾祸,惹祸上身?

我在《赵孝成王英烈传》中,提出了几个观点。

平原君之所以接纳魏齐,有以下几个原因。

1、平原君爱贤。

2、平原君仗着赵国国力,不惧秦国。

3、平原君和魏相有交情。

4、魏齐有才华,如果平原君收留魏齐,消息传了出去,诸侯国的人才定会争相来投。

简单说,平原君接纳魏齐,是不怕秦国找麻烦的。

平原君接纳魏齐,这件事还是要告诉赵威后和赵孝成王。

赵威后的意见和平原君相同:接纳。

赵威后看得也比较长远,一个魏齐,能够给赵国带来很多好


状态提示:赵孝成王篇1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