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章忙着打理国事,哪有时间去守边,杀敌呢?
杀良冒功,这是无能的表现。
显然,太子章不是无能的人。
你说太子章的母亲与大臣苟合,东窗事发。
这说明你的想象能力很强,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不惜发挥脑洞,来一个无中生有。
在战国历史中,有一国之母与臣下苟合记载的并不多。
其中,秦国有两例:1、大秦的宣太后和义渠王的那些事。
2、秦始皇之母赵姬与吕不韦、嫪毐之间,扯不清、剪不断的关系。
燕国有一例:燕昭王的母亲燕易后与苏秦有点暧昧关系。
还有就是楚国楚昭烈王生不出孩子,被春申君黄歇掉包之事。
但,韩、赵、魏等诸侯,却没有传出这样的绯闻。
那么,怎么会有赵武灵王被戴绿帽子。
为了坐实太子章被废,随便编了一个野史,这也是用心良苦啊!
而且,韩夫人死了,才有赵武灵王后来的长袖折腰梦中情人孟姚。
总之,太子章被废,不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行,也不是他母亲拖了后腿。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赵武灵王冒着巨大的风险,甚至不顾礼制,废长立幼呢?
要说这件事之前,就要说说太子章这个人。
太子章,这个人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十五岁,独率一军,攻伐中山。
要知道,十五岁的孩子,这个年龄在干什么。
听父母的话,读书增智。
或者叛逆,瞒着父母、老师,谈情说爱。
或者,做点兼职,发点传单,挣点外快。
但,太子章十五岁,却选择家国天下、披甲上阵。
此举,大有赵武灵王十五岁破五国之谋的气概。这也说明,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亲生的。
现在的太子章,已经二十岁了。
二十岁,不在是未成年人了。
不仅要长个子,还要长点脑子。
经过长年的历练、披甲上阵,以及在赵武灵王的耳濡目染之下,你说他没有进步,那是不可能的。
毕竟,赵武灵王的几个儿子都是厉害的角色。
赵惠文王逐鹿中原,打得诸侯没有脾气。
平原君赵胜,战国四君子之一。
你说太子章没有本事,岂不是说基因突变。毕竟,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就能独领一军,披甲上阵,没有能力是不可能的。
太子章年龄大、有军功,又没有犯错,无故被废。
赵国的天,岂不是会乱作一团。
可,赵武灵王废太子章,立公子何,赵国的天,没有乱,这是什么原因呢?
赵武灵王因为天象,禅位避祸,这是天祸。
太子章自请罢免,避的是人祸。
这里有个疑惑,太子章有什么人祸呢?
这里就要提及孟姚的死因。
按照年龄推算,孟姚的年龄不到三十岁。
如果她身体不好,赵武灵王是没有心情击三胡、拓胡疆的。
可,她年纪轻轻,又没有病,却死了。
这只能说要么是飞来横祸,要么是被刺杀的。
孟姚死了,就会有人大做文章。
毕竟,朝堂深处权利的漩涡,哪里的水,很深,也很复杂。
身为君王家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人支持,都有属于自己的势力。
他的几个儿子除了太子章大点,其他的都小于十岁。
儿子们虽不会争权夺利,尔虞我诈。他们不会争,不会抢。
但,他们身边的人会替他们争,替他们抢。
赵武灵王禅位,国君的位置空了出来。那么,暗中支持几个儿子的人,就要争取这次机会。
这些人,为了自己的主君,也是堵上了自己的未来。
而,这次争夺当中,太子章落败了。
还被有心人利用、算计,甚至,孟姚的死,证据都指向了太子章。
此时的太子章是最孤独,也是最害怕的。
赵武灵王要禅位,也要问太子章的意见。
赵武灵王表面上是问,但,对太子章来说就是试探。
如果真的是太子章担心自己的地位,会因为孟姚发生动摇,他会怎么做?
不用想,也就知道。
为了摆脱自己的嫌疑,主动罢免,才能保存自己。
赵武灵王禅位,太子章主动让位,这对父子做事,一模一样。
一个避天祸,一个避人祸。
这也是赵武灵王禅位、太子章被罢免、公子何继位,却没有导致赵国朝局动荡的原因。
相反,很平静,静得有些害怕。
也许,是因为赵武灵王的存在,让这些大臣不敢说话。
也许,是因为赵武灵王的手段太高明,直接立公子何为王。
或许,还有其他原因。
总之,赵国发生了权力更迭,赵武灵王禅位、太子章被罢黜、公子何继位,十分顺利的过度。
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壮年退位,自称赵主父,开始了他的太上皇的生涯。
那么,第一个打破礼制,当太上皇的赵武灵王,还会带来那些精彩的表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