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是冠带之风,代郡盛行胡风。
代郡和邯郸,因为两种文化的不同。两郡中间隔了一个中山国,交通不便,导致政令难行。
韩、赵、魏三家分晋,赵氏最强、领土最广。但正是因为代郡和邯郸交通不便,赵国向心力和凝聚力并不强大。邯郸之难时,代郡也不能快速驰援邯郸。
燕国趁赵肃侯甍逝,赵国新主年幼,出兵攻伐。
代郡因不能及时得到邯郸的政令,以及其他郡的援助,处于被动。若非赵武灵王不顾众人反对,亲自领兵北上,击退燕国,捍卫疆土。
代郡就可能脱离邯郸的掌控。
赵武灵王击败了燕国,为了加强代郡的管理,出现类似地被动情况。以赵固为代郡,兼代相,负责代郡军政事物。
楼烦、林胡南下的消息,早已经传到了代城。
代郡郡守兼任代相的赵固身穿战甲,亲自登上城楼备战。
日落时分,楼烦、林胡漫山遍野出现在赵固视线之中。
赵固虽知林胡、楼烦骑射了得,却怎么也没料到,他们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抵达代城。
但,赵固也是赵武灵王时期,五大贤臣之一。
因此,北疆代郡,赵武灵王才全权交给赵固负责。
赵固成为代郡郡守兼任代相,可以说是封疆大吏,有先斩后奏的权力。
赵固有哪些表现呢?
1、退燕捍卫赵国领土完整(赵武灵王继位,燕国出兵伐赵)。
2、护送燕昭王归国,打出平叛驱齐的口号。
3、护送秦昭襄王归国。
4、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支持者。
5、出兵攻伐中山。
6、探索三胡之地。
总之,赵武灵王将代郡交给赵固,没有看错人。
面对三胡来犯的压力,赵固会怎么办呢?
赵固常年驻守北疆与三胡打交道,应付之法,还是有的。
此次三胡南下,正面迎战,这是最愚蠢的。
他要做的就是牵制住三胡南下,进而为赵武灵王大军的到来争取时间。
固守待援,就是他的策略。
力挽弓,射天狼,这六个字,让赵固多次击退三胡的进攻,成功的守住了代郡。
林胡和楼烦派出勇士,轮番上阵辱骂,妄图激起赵人的血性,逼他们出城决战。
刚开始面对林胡和楼烦人的辱骂。赵人会在城上射箭,并与之对骂。及至后来,赵人懒得搭理对方。转眼间五日过去了,城中的赵人丝毫没有与林胡、楼烦对战的迹象。
林胡、楼烦见赵人不出城决战,自己带的粮草还能维持十日,心生懈怠,准备撤军。
就在此时,隐藏在城内的斥候传出消息说赵人粮草告罄、将帅不和,以及城内军力分布、人数等等告诉了林胡王和楼烦王。
代城是林胡王和楼烦王送到嘴边的一块肥肉,无功而返,他们岂能甘心。
得知城内的情况,林胡、楼烦以重兵围城。
又过了六日,林胡、楼烦攻伐代城毫无进展,也没有等到城内自乱的消息。却等到了赵武灵王亲自率八万铁骑赶来驰援。
赵武灵王率领八万铁骑来到代城,见三胡围城。
于是,当机立断,出击三胡,先解代城之围。
赵固见赵武灵王亲自率领铁骑前来,振奋精神,连忙命人打开城门,迎接大军入城。
赵武灵王一边奖赏众将守城有功。另一边跟随赵固请进代宫。
代城之围已解,但胡人之患依然存在。
赵武灵王进入代宫,立马召集千夫长以上的将领商议,如何击败林胡人、楼烦人和东胡人。
赵固了解领导的的性情,请他移歩来到用泥土堆积的的堪舆图。堪舆图上有大河的走向、重要地地形地貌、以及峡谷、高地等等,标识得一清二楚。
赵武灵王盯着堪舆图就好像看见了大好的胡疆。
赵固解释这片河流代表着什么。楼烦人和林胡人界限在何处。以及楼烦人和林胡人重要的山川地貌。
还解释了为什么天下骏马,皆出林胡的原因:因为大河自西向东走向,形成了肥沃的平原,纵横上千里。此处水质优良、牧草丰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农耕,又适合放牧。这里也是林胡人占据的天然牧场。
同时,也传到出一个理念:胡疆,不是一块无用之地,而是块宝地。
也是,胡疆在中原诸侯的眼中,是蛮夷之地,不出粮食,杂草丛生,土地贫瘠。
还有苦寒、天灾、疾病蔓延。
胡疆,对于中原人来说,一点用处也没有。
中原比胡疆要好上百倍,更适合居住。
但,胡疆也有中原比不上之处。
胡疆盛产良马,乃中原不能及。由于这块土地长期被胡人掌控,消息闭塞。中原又对胡疆一点都不了解。中原人向来鄙视胡人,更看不起胡疆。
所以,认为胡疆是一块无用之地。岂不知胡疆,是块宝地。
赵固还说大河源自胡疆,并指出这段大河属于楼烦人,这段属于林胡人。
至于,大河起源什么地方,他也不知道。
据说大河起源于天边,穆天子沿大河而行,抵达瑶池,会见西王母。
赵武灵王对胡疆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他要发现,去探索,去开拓。
他要将中原人的足迹,踏上胡疆。
他要去看看大河的起源,去看看胡人口中的东西走向起伏的大青山。
其山脉东西走向,地势陡峭、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