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像三国时期的刘禅,因为诸葛亮的业务能力强,责任心重,什么都不管,只顾玩。
反正天塌了,有武侯顶着。
燕王哙也是这种心态:放手让属下去做事,自己乐得逍遥。
闲着没事的时候,种点菜,干点农活,打发时间。
然,燕王哙忘了一个致命的因素。
身为公司的老板,要掌握核心技术。
若,放任不管,就会被架空。
一旦,你的权力被架空,你就是空壳子。
等待你的结局:出局。
子之借助领导的赏识和重用,越做越大,最终走上了一条权臣之路。
燕王哙的权力,也被逐渐架空。
子之见领导不管事,喜欢干农活,又爱学尧舜,更加放纵自己。
一系列词语就诞生了:位高权重,专断政事,排除异己,扶持亲信。
燕国出现了一个现象:国事找子之。
子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工作岗位上干了几年。
这几年的打工生涯,子之尝到了权利的滋味,更让他的野心急剧膨胀。
有野心,这三个字对男人来说,是一种鼓励。
但,有野心,还急剧膨胀。
那么,这个男人,注定要干很出格的事情。
有句话说得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不想当老板的打工仔,不是好的打工仔。
燕国大小事都是子之说了算,等于他就是一把手。
但,名义上,一把手还是燕王哙。
子之不甘人后,干了一件大事:自己当老板。
然,当老板,不是你说当,就能当的。
毕竟,当老板还是有风险的。
再说了,燕国建立了七百多年,树大根深,枝繁叶茂。
一不小心,就会丢了自己的小命。
有野心且膨胀的人,总会放手一搏。至少,要努力混成老板的模样。
于是,子之不断试探,敲打燕王哙。
最终得出一个结论:燕王哙可取而代之。
子之要考虑的是如何取而代之?
怎样取而代之?
他应该用什么样的手段?
聪明人考虑的问题,比较周全:既要达到自己的目的,还不能留下千古骂名。
毕竟,叛逆之臣,这个名声,可不好听。
好在,子之有学习的榜样。
田齐取代姜齐的案例。
但,田齐是用了几代人的努力,才取代了姜齐的天下。
子之没有根基,也没有雄厚的背景,以及庞大的家族。
他也没有显赫的名声,不世功勋,也没有拿得出手的政绩。
他去取代姬姓的天下,姬姓会干吗?
就在子之苦恼的时候,来了两个人为他分忧。
一个叫苏代;一个叫鹿毛寿。
对于苏代,这个人并不陌生。
他活跃的时间比较长、跨度比较大。尤其是苏氏三兄弟(苏代、苏秦、苏厉),在战国时代是出了名的。
苏代、鹿毛寿等很多人合计,想了一个办法:让领导交出权力,自己退下来。
书面用语有个好听的名字:禅让。
古人,做任何事,为了有说服力,总会以史为鉴。
为了让这个想法觉得可行,还说了一个案例:尧舜禅让。
子之觉得这个想法不错,终于亮出了獠牙,扑向了燕王哙。
他要赶走燕王哙,自己成为燕王,成为燕国的主人。
子之,他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逆袭人生。
他,要成为王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