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义等人根据目前敌我力量的分析,回答:战事会持久,不会扩大,胜利属于三晋。
怎知,剧情又出现了反转。
反转一:秦武王举鼎受了重伤。
这也太乱来了吧!
反转二:韩襄王收回了宜阳。
秦武王回到咸阳,关闭函谷关。
反转三,秦武王死了。
赵武灵王得到这些消息,发出感叹:少年英主,怎么就这样死了呢?
同时,也让赵武灵王明白,岁月短暂,建功立业要趁早。
反转四:秦国陷入了内乱。
秦惠后和芈八子,两个女人,打了起来。
最终引发战事升级:嬴姓宗室支持的秦惠后和秦国外籍大臣支持的芈八子。
短时间内,还不能分出胜负。
这好好的秦国,咋会变成这样呢?
真是世事无常啊!
赵国朝臣见秦国陷入内乱,又想起几年前,插手燕国内政,提议:扶持亲赵的秦国公子,插手秦国内政。
赵武灵王没有同意,答:静观其变。
朝臣:(为什么)
赵武灵王:秦国不好欺负。
朝臣:
赵武灵王:燕国是外敌入侵,秦国是内政,性质不一样。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否则啊!随便乱用相同的招式,遇到武功高强的,会把自己搭进去。
随后,赵武灵王又得到了一个消息:
齐、楚、越三国混战。
赵国如何才能在这场大动乱之中,取得最大的利益,这是赵武灵王和朝臣关心的话题。
朝臣认为楚国对战齐、越,是以卵击石。韩、魏两国不会袖手旁观,定会帮助齐、越对楚。赵国也不如加入齐国的阵营,南下攻击楚国。
赵武灵王听了朝臣的意见,也不表明态度,宣布散了朝会。
楚国和赵国不接壤,咋能去瞎凑热闹呢?
你们这才叫乱来啊!
朝臣不解:(君上这是干啥呢?一说正事,就躲起来。)
赵武灵王派人去将肥义、李兑、田不礼等几位重臣请到宫中。朝堂上,赵武灵王有顾虑。现在,见了三人,直接开门见山地问:齐、楚、越三国混战,会引发第四次中原大战吗?
几人合计,得出一个结论:不会。
理由:齐、楚、越三国都是万乘之国,也是昔日的霸主。三国相互制衡,谁也灭不掉对方。中原局势会乱,但不会引发第四次中原大战。
赵武灵王也相信这个判断,打,很容易。但,引发第四次中原大战,还是很难的。第一次、第二次由魏国引发的中原大战,已经成为了过去。
但,第三次由楚国引发的大战,战争余波,还没有褪去。
几人看着赵武灵王,问:若真的开战,他会支持谁。
赵武灵王表态:不想插手中原战事。
在座的人,都蒙了:战事若开,没人能躲得过。赵武灵王的想法,太简单了。
赵武灵王告诉他们:中原诸侯打得越开心,局势越乱,他就越高兴。
几人:(啥情况。)
赵武灵王说出了心中所想:他要做自己的事。
秦国陷入内乱,齐、楚、越三国混战,韩、魏等中原诸侯的目光也盯在南方。这是上天赐给他的大好机会。他不南下攻楚,但是可以攻打中山国。
三人:(以前喊你打,你说不能打。现在不能打,你又打。)
赵武灵王看着在座的人,诧异的神色,给出了解释:以前能打,机会不佳。
三人不信,心中嘀咕:明明就是赵武灵王,想什么,做什么。从不按套路出牌。
赵武灵王,问:该不该打中山。
肥义、田不礼赞成打。
理由:中山国是赵国腹心之患,早就该打了。
李兑反对。
理由:中山衅王有号召力,等他死了,再去打。
秦武王的死,也给赵武灵王了一个信号:有什么事,赶紧去做。攻伐中山,不能拖下去了。
于是,赵武灵王准备攻伐中山,给中山衅王提前送一份葬礼。
中山不灭,赵国不兴。
赵武灵王隐忍了这么多年,是该着手解决赵国的心腹之患。
肥义问:好久打。
赵武灵王答:立刻、马上。
肥义:这会不会太急了点。他们一点准备都没有。
赵武灵王拿出收集的情报,还有一份作战计划。
原来,这几年,朝臣只知道赵武灵王游大陵,遇见君夫人,避宫不出,沉溺于温柔乡,不务正业。
却,怎么也没想到,赵武灵王会悄悄地在九门修筑野台,观察齐国和中山国。
还派了李疵负责中山国和燕国邦交之事,打探情况。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赵武灵王竟然还锻造了一支新的兵种:万人的铁骑。
原来,他们的君王,这几年都在悄悄拔尖啊!
李疵又告诉赵武灵王两个好消息:
1、燕昭王韬光养晦。
2、中山衅王以儒治国,却出现了一个怪象:中山国不重用勇士,重用空谈的文人。
大争之世,中山国抛弃了立国的准则,选择以儒学治国。中山国不懂得居安思危,排兵布阵,宣扬武力,整日高谈阔论。中山国重文不重武,这是自取灭亡的征兆。
勇士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反而那些寸功未建,高谈阔论之人奉为座上宾。一旦有战事,中山国不灭,没有天理。
出现如此景象,实在是怪象啊!
赵武灵王问:我能打中山吗?
李疵回了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