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范篱传>第90章决定

可是呢?这么做有一个风险就是抗旨啊。皇上是不是让你多少多少天之内赶快给我到这儿来打这个仗?你在这儿留着不往前走,是不是有点儿抗旨的嫌疑?

这大家心里边都画了一个大问号。不过我们也知道另外一句话叫做: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可是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范明挺身而出,要求说,我们继续往前干吧。范明,那是范篱的亲弟弟,说话那是相当有分量了。

所以范明这么一说,李斌就不好反驳了。论道义,人家站在最高点,因为这是皇上的命令啊!论地位、论官大,人家那是范明的亲弟弟,说话不好使吗?范篱把这人派到你身边来,名义上是儿女亲家,那私底下来说那不就是监视你吗,对吧?

所以李斌呢,唉,没办法,只能带兵,咬着牙往前走,这叫孤军深入。来到哪里了呢?来到了泸州城南70里的三河镇。这个地方注定要变得血流成河,这个地方也注定要成为范明的葬身之地。

这里边怎么回事呢?他是怎么死的呢?就说一下当时的形势,这个形势是范明受大哥的指派,和自己的儿女亲家一起出兵泸州,他这个儿女亲家呢,叫李斌,目前是勇兵之中非常著名的常胜将军,不能说百战百胜吧,但也差不太多。

所以呢,范篱的本意是想,让我弟弟跟着这人走啊,跟着他能够沾点战功,这样回头我跟皇上请功的时候呢,能好说一点。

那么其实这个观念和现在我们讲的这个职场当中的状态是一样的,我们不知道还有多少朋友是在事业单位里面工作,评职称你总是要论文,论文呢,它是要有这个署名的,往往作者是第一署名,然后跟他关系好的,就后面跟两个,因为是关系好,然后评职称,我带着你,是这么个意思。

当时范篱和李斌关系就是这样,李斌带着8000人奔着泸州就出发了。李斌打仗很厉害,再加上他们出这个兵的速度比较快,七月出发,八月拿下俩地,九月又拿下俩城,紧接着面对的就是三河镇这个地了。

三河镇是个什么地?这个是当时从地理环境上来讲,对泸州最前沿最重要的一个军事要塞。这地要是破了,那泸州就不保了,唇亡齿寒的意思。

所以起义军呢,在三河镇派有重兵防御,垒起来的那种小塔,就连着那东西筑了九座,应该说呢,是坚固非常。

李斌和范明呢,他们的目标、他们的对手就是这样的,所以我们说到起义军这边的防守多么厉害,多么严密的时候,反过来再去看看范明他们,是不是就应该改变自己进攻的套路,进攻的方式方法了呢。

是,你一个月拿下两个城,你确实挺厉害,但是每拿下一个城,你都要把你的士兵分出去一部分在这个城里驻守。也就是说,8000士兵分着,分着,分着,到现在就5000多人了。

那你剩下5000多人的时候,你又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仗,两个月基本上没怎么休息,一直往全突进,确实是一股奇兵,但是人困马乏呀,你到底要不要往前走呢?

现在就在这块儿出现问题了,李斌呢,他有点拿不定主意,说我是走还是不走,还是原地等待支援还是怎么办?所以就把大伙儿叫起来开个会,也跟所有的会议一样,在大伙儿的这个观念啊,大伙儿的这个态度也都不太一样,有的说那咱们就得必须得等,你打到这个位置上了,你再往前冒进的话,你很容易失败的,大多数人都持着这种观念这种想法。

但是这时候范明提出不行,我们必须得乘胜追击,你看,我军连克四城,兵势正盛,什么叫势啊,你乘着这个势直接冲到前边,去拿下泸州,那咱们不是大功一件吗?皆大欢喜的事情啊。

李斌呢,在这个时候,他还是很犹豫的,在心里边儿他多多少少有点儿倾向于范明,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你看,假如说他拿定了主意,说这事儿不能干,不能打。他就不会开这个会了。

之前攻那几个城他怎么不开会呀?对吧,就是他还是觉得,好像我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可能性,我能够打赢的,所以他才会开这个会。

于是在他开会的时候,手下有一部分人说别打了,他才没有做决定,就等着范明在这儿说这个呢。

那么这事对于范明来讲,因为确实他比较好大喜功,也比较的焦躁,所以他提出这样的话题呢,符合他的特性,他要求进攻,再加上他以我是范篱的弟弟为自满骄傲为本钱,来支持李斌的可能性呢也有,因为他也不傻,能看得出来李斌心里边想的是啥。

所以当他发现李斌有想进攻的意思的时候,他自己再一算这个账,就觉得如果我们真的能够拿下泸州的话,那绝对是大功一件。

这大功是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我们整个这几千人的,可是一旦我们等到了支援,那惨了,这个支援来了之后,有两点我们可能没有办法把握。

第一支援啥时候能来?他要是来的晚一些,对方已经做好准备了,那我们再去攻打他就真的比较难了。

那么如果说,支援马上来,那我们现在直接去和支援的部队一块儿去打泸州,把泸州打下来了,那这功劳你得分人家一半。

而且人家还得说:要没有我,你们都不敢打!对吧?这对于我们的名声是多么不利的一件事儿。

第三,我们现在带的这支部队,那是勇兵当中的精锐之师啊,这是当年罗南带出来的部队,是最强大


状态提示:第90章决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