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魔、攻贫魔、反盗版、支持正版阅读。
宁秭归和专家组的成员们反复研究斟酌后,通过仪器数值、病案资料和初步判断,整理出一份“x肺移植评估要求”,提出了给这位栾姓患者做肺移植手术,专家组也向上级部门提交了可行性报告,没几天,上级部门同意并开始主导这项工作。
做肺移植手术,要有一组相当苛刻的条件,栾姓患者的心肝肾功能基本正常、凝血功能正常、细菌感染得到控制、鼻咽拭子、肛拭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多次核酸检测持续阴性。
为充分尊重病人对生命权利的自主选择,还要在栾姓患者神经清醒同意后才能进行。
上级部门为了这次手术专门派来肺移植李专家,宁秭归赶紧穿上防护服跟李专家来到icu病房,李专家细细翻看了患者的全部资料,了解他的感染状况和营养状况。
从呼吸机监测到的数值显示,这位患者肺的顺应性只有12厘米水柱,不能像皮球一样吸气换气,见此情况,李专家尝试调低ec指标,但患者无法耐受,说明他的肺彻底丧失了生理功能。
李专家朝宁秭归点点头,他决定和宁秭归为患者进行肺部移植手术,对于这些仁爱的医者,他们的心底都有一个共同的从医原则,无作为得让病人慢慢离世,对不起自己从医的这个职业;倘若付出了所有努力,仍回天无数,他们也不遗憾。
更何况国家提出要对病毒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国家已经给他们这些医者心无旁骛的机会,不考虑经济,排除一切不利因素,只单纯考虑医疗问题,用最好的方式来抢救病人,甚至要求医者有勇气去冒险,探索别人没走过的治疗路。
宁秭归和李专家开始做肺移植手术各项准备工作,开始为患者更换ec管线,一周后,栾姓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具备了肺移植手术的条件。
李专家在患者胸腔处划下第一刀,电刀切开皮下和肌肉层,宁秭归看到了患者的肺,灰中泛着黑,基本没有血色,受病毒侵害,肺组织已经高度纤维化、萎缩变小。
这是宁秭归第一次看见病毒患者的肺,这已不是人的肺了,是病毒滋生的温床。
李专家虽然戴着3层手术,但异常冷静镇定的他控制每一次的切割、缝合、游离的动作。宁秭归给患者结扎胸廓乳内血管,防止切口出血。
紧接着李专家手持电锯做了第四肋间横断胸骨,这是肺移植手术开胸的经典切刀之一。
宁秭归阻断患者的左肺动脉,其他医生开始修剪器官捐献者的供肺,一切都在紧张而有条不紊的环境下进行……
历时将近9个小时的手术终于结束,栾姓患者的循环、呼吸系统恢复正常,vaec彻底撤下来。
宁秭归、李专家浑身湿透,这支由5名顶级专家,21人组成的治疗团队的全体成员都几近虚脱。
这次手术,让宁秭归再次领悟到国家要求的“集中救治”,最重的病毒患者要集中医术水平最高、最有能力、条件最好的条件。
这次病毒肺移植对宁秭归来说是一次科学探索,让她终身难忘,医疗界路途还很漫长,很崎岖,甚至充满危险,但是为了患者,她跟她的同事们早已做好了准备。
对于全球来说,2020年堪称“魔幻”的一年,是最不容易的一年,全球的病毒疫情仍未平息,澳大利亚山火、亚马逊森林火灾、菲律宾火山喷发、西班牙暴雪、加拿大“炸弹气旋”极端气候、东非蝗灾、南美洲蹬革热疫情、国内南方洪涝灾害、墨西哥地震……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如有网民说过,我从未如此敬畏过大自然,也从未如此渴望过国泰民安,因为,大家发现,面对灾难,人类就像个惊慌失措的孩子。
人类从未如此急切得渴望病毒疫苗的研制成功,身为医学工作者,宁秭归和露露都感到医疗探索无止境的道理。
古诗云“西风八月南雁飞”,这几日成群结对的大雁排着一字形或人字形拍打着翅膀“戛戛”得鸣叫着,经过小院的上空朝南方飞去。
对于祖国西北的八月,“八月胡天寒气早”这一诗句更能贴切描述乌孙山下果园的气候。
八月的风虽已不那么轻柔,带着无言的烦躁,但是依然遮挡不住八月的火红和热情奔放,果园里随着韩文、馨儿的入住,到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八月的秋日,白天还是炎热的吓人,田间地头鲜草开始呈金黄色,密密麻麻的玉米的玉米棒子也日渐茁壮,八月的色彩如同阳光照耀着生命的幸福在田间地头滚动,拂动着嫩绿的稻田、黑青色宽大的玉米叶在天地间升腾。
头顶上是湛蓝洁净的天空飘着洁白的云朵,绿油油的庄稼地里叠映着庄稼汉忙碌的身影,辛苦大半年的淼淼爸用粗粝的大手掌抚摩着开春耕耘的喜悦。
伊老太太陪伴着女儿去喂喂鸡鸭鹅、喂喂狗,然后娘俩悠闲得在菜地采摘新鲜的蔬菜。
露露钻进专属她的电脑房专心致志上起了网课,而今天没有网课的馨儿则被韩文拉着,陪伴他跟淼淼一起备考。
公考的日子渐渐临近,淼淼和韩文都有种紧迫感,剩下的日子专心备考是头等大事,馨儿拿着时事资料提问,淼淼和韩文抢答,来加强概念的记忆力。
后天就是淼淼和韩文奔赴考场的时刻了,一家老少为这两位考生服务,一切都给他俩让路。
馨儿因韩文一道时事政治习题打错了,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