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刚入京时的纷纷扰扰,汪长风近日终于可以安顿下来喘口气了。
半个月前,得益于汪长风每日的自然感应气息输入与无微不至的药汤照顾,玉真儿的伤势好得很快,已基本能够自己下地活动,除了还不能剧烈动作。
玉真儿在郑府毕竟住着不方便,便吵着要搬到新买的院里。
汪长风乐得清净,便带着月珠和几个护卫,花了半时间完成乔迁任务,又将屋里屋外干干净净打扫了一遍,三个人便喜迁新居了。
刘致远等几个贴身护卫也跟着从郑府前院搬到了院的前院,虽然地方比郑府了许多,但这些日子大家都已经互相熟悉,住得近了反倒觉得更加融洽。
敏郡主自从听汪长风遇袭、玉真儿受伤,三两头往院跑,鲁王拦也拦不住。
汪长风更不知何时这两个姑娘已经摒弃前嫌,好得跟姐妹一般,无话不谈,竟然把他给甩到一边去了。
汪长风乐得自在,正好寻龙卫的那边各项工作也得多花点心思,加紧推进。
船厂方面进展迅速,大船已初具规模,再有十几即可下水舾装。一想到四十门大炮悄悄装到大船上,汪长风就心里偷着乐,要是再有人敢来挑衅,就大炮轰他娘的。
舟山方面传来消息,余家兄弟带领众人没日没夜操练,除了有几个熬不住开差的,其余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正当汪长风觉得一切顺利之时,宫里又下来一道旨意,让他进宫一次,汇报准备工作。
有半个多月没见皇帝,汪长风心里还真有些既紧张又期待。
这次皇帝是单独召见,并没有让郑和一起进宫。不过汪长风进了御书房,却发现已有一个锦衣卫官员等在那里。
皇帝问了问各项工作进展,特别是详细询问了舟山余家村组建独立水师的情况。此前郑和已将大概意思跟皇帝过一次,这次汪长风又将水师组建的前前后后过程详细报告了一遍。
皇帝道:“余家兄弟是关键,你要心把握,必要的话可以授以官职,以朝廷规矩约束。余下之人中也要注意发掘,有能力的都可以酌情提拔。”
汪长风明白皇帝的用意,斟酌了一下道:“皇上英明。臣以为余不同为人沉稳老练,可暂领寻龙卫二司主事之职,管理一切装备供应。余不异机敏勇敢,可以暂领神龙队首领一职,负责护卫御担”
皇帝点零头,道:“准你所请,先暂领职事,如果此行回来有功,再按功叙赏重用。”
汪长风躬身道:“谢皇上恩典。臣这下更有把握了。”
皇帝笑道:“先别急,我又给你找了一个帮手。这是锦衣卫千户木剑,功夫不错,做事也很稳妥,就给你当个寻龙卫副指挥使如何?”
汪长风看了一眼那个锦衣卫官员,见他神态坚定,眼神凌厉,只是看着总有点木木的,还真对得起他这个姓。
汪长风赶紧应道:“谢皇上,皇上钦定之人,必然十分适合。”
木剑对着汪长风躬身行礼道:“见过汪指挥使。”便不再话。
汪长风笑着回礼道:“好好,别这么客气,以后一个衙门当差,还得互相提携才好。”
皇帝对着汪长风笑道:“他是个老实人,不怎么会话,你以后可别老欺负他。”
汪长风汗都快流下来了,讪讪道:“皇上您知道的,臣也是老实人,比谁都老实。”
皇帝哈哈大笑,道:“好好,你们两个老实人凑到一起,老老实实把朕的差事办好了。”
两人齐声应道:“遵旨。”
汪长风心想,该来的还是来了,皇上果然还是安插了锦衣卫的力量进来。不过既然是明着安排人进来,明皇帝倒也不避讳自己,整体还是信任自己的。只是不知这木剑在锦衣卫中背景如何,少不得还得请郑和帮忙查一下。
出了皇宫,汪长风与木剑拱手作别,便一头扎到了乌衣巷郑府。
郑和见他火急火燎赶来,以为出了什么大事,没想到一问之下原来如此。
郑和微笑道:“这本来就是预料之中的事,如此机密紧要之事,即便让我带队出海,皇上也得安排锦衣卫的人跟着,主要是平衡起见,也能为你提供一定的协助,毕竟锦衣卫办起事来都能给个面子。”
顿了一顿,郑和继续道:“至于木剑此人,我倒没想到皇上会安排他过来,还以为纪纲会推荐自己的那几个心腹。木剑算是锦衣卫的老人了,从洪武年间就入了锦衣卫,我掌管锦衣卫的时候提拔到百户,后来因为能干,又在纪纲手中提拔为千户。此人应该没有什么派别之分,为人有点老实木讷,也不太会交际,同僚关系也比较一般。纪纲估计也是看中这一点,才没有特别压制他,算是没有埋没人才。你以后跟他相处,也不必刻意,就以公心相待,想必他也不会处处掣肘。”
汪长风点零头,道:“我也看出此人应该心地不坏,最多有些愚忠而已。”
郑和笑骂道:“在我这便罢了,出去可别到处胡吣!”
汪长风自知失言,赶紧打嘴:“秃噜嘴了。总之不是纪纲那派的人就是万幸,还是可以合作的。”
郑和又了一些锦衣卫的管理运作内幕,包括切口暗号,以免汪长风将来不明不白吃亏。汪长风凝神细听,一一记在心上。
秋风渐起,京师虽然地处江南,也开始一日比一日凉了起来。
玉真儿的伤势已经基本恢复,行动无碍,只是体内真气调动起来还有些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