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装上车,车子很快就出发了,一路往南。
郑诚跟叶大江换着开,中途基本不用停,速度当然也快。
过了首都地界,再往南很快就到了华北平原,这会又刚夏收结束,地里就全是大片暗黄色的麦茬。
跟之前每一年的情景都一样,炎热的天气,忙碌的农民,再加上知了疯狂的叫声,从感觉,视觉,听觉各方面共同构造了一副完美的夏日景象。
这会的公路不多,车子当然也不多,不过偶尔还是有附近精明的农民把没脱粒的麦子铺到了路上,让来往的车子充当不花力气的石碾子。
不过这种情况在这年代并不多,一来是得离公路很近,再有来回运粮食也不容易,那么远,得用拖拉机拉。大部分情况还是打谷场地方不够,又急着收粮食的无奈之举。
开车可不是个容易的事,尤其是动辄数百公里,连着几个小时的集中注意力,累是不用说的。
一直到晚上八点多,车子才刚到了市里,要是回家估计得半夜了。
晚上的市区还是热闹。正是暑热难耐的时节,多数人家里只有风扇,在哪都热,不少人就选择去街上走走。
正好郑直还在这边,车子就直接去了他在市里的家,打算在他那休息一晚上。至于叶大江,他急着回家,眼看也到了地方,就自己打车回家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郑诚就自己开车带着家人继续往家里去。郑直这边还有事要忙,也就没跟着回去。
离家越近,郑诚心里也跟着雀跃起来,熟悉的一切,一路看过去好像并没有多少变化。
到了镇上,今天运气不错,没有大集,路上也看不到几个人。
“哎!志国哥?”到了街上,郑诚正好看到了正在店门口乘凉的郑志国,连忙停了车子。
“哎,诚子!你回来啦。”郑志国连忙掐了手里的烟,走了过来。
到了跟前,他才看到了车里的郑光年。
“叔!都回来了啊。恁咋也不说一声,看看,家里一点准备都没。”
“志国,恁爷奶身体咋样?”郑光年探着脑袋,问了一句。
“好着嘞!夏天身体又没啥事,我前天还带他们俩来赶集了呢。”郑志国连忙说道。
“哦。”郑光年点点头,“你这生意咋样?还中吧?”
“就那样吧。弄个温饱没啥问题,比在家种地强。”
“那你忙吧!”郑光年摆摆手,“在这也晒得慌,车里还有孩子呢,俺得快点回去了。”
车子离开了镇上,又继续往村里去。汽车本来就少见,加上这种商务车模样又怪,一路过去可算吸引了不少目光。还有小孩蹬着高大的自行车,一路跟在车子后边撵着玩。
总共就那几里路,车子很快到了村口。跟之前相比,他们村倒是变了不少,尤其是那连着好几座大棚,隔着老远都看的到。
郑诚之前一直也没在意,没想到再回来这大棚还真修起来了。
路边有几个乘凉的,看到这车也凑了过来。
“我一猜就是你。诚子,又换车了啊?”其中一个凑到车窗边,笑道。
“伟民叔!地里都忙完了吧?”郑诚打了个招呼,就拿出备好的烟,隔着车窗散了几根过去。
“恁回来的真会挑时候,刚忙完。……哎,光年,你看着可胖了啊!?”郑伟民又朝郑光年打趣道。
“胖了咋着,又没吃恁家的肉。你这家伙,说话还难听的很!”郑光年兴致勃勃的回了一句。
“哎!”郑伟民眨巴了一下眼,看着他说道:“乖乖,你这在城里住了几年就是不一样,说话还一套一套的。”
“不跟你说了,俺得赶紧回去了,有空再聊啊。”说着,郑光年拍拍前座的儿子。
郑诚冲车窗外的人点了点头,车子就又开动,往家里去了。
车领着一群看热闹的在门口停下,郑诚下车开了门,院子里还算干净,看着是常有人过来打扫得。
刘玉英忙着在门口跟人聊天,郑光年提着东西去了父母那,张舒要看着孩子,郑诚只好一个人往屋里搬东西。
“晓儿,还记得这不?这是咱家!”把东西堆到屋里,郑诚就坐在那,逗儿子道。
郑晓倒是高兴的很,抬着小短腿就在屋里院里跑来跑去,边跑还边喊着已经半生不熟的婴语。
“终于回来了啊,这一路可太累了。”张舒在郑诚旁边坐下,感慨道。
虽然一路都是坐车,但她得照看着孩子,那一路又哭又闹的,车上又啥都没有,想起来都心累。
“这几天去县城看你爸妈吗?”郑诚惬意的斜倚在沙发上,说道。
“等几天吧。”张舒也倚着斜躺在那,说道:“这段夏收,我爸工作也忙,咱去了也顾不上。等几天吧,夏收过去就好了。”
院门口,聊了一会,刘玉英才总算打发走了看热闹的。把院里的孩子抱回了屋,她就开始打扫屋子。
虽然好多地方都提前用布盖着,但其他地方灰尘还是多,不用毛巾擦一下不成。
“你们俩起来帮忙啊。大白天的,也不怕人家笑话。”刘玉英拿着抹布,看着两人有些无奈。
张舒赶忙站起来,也去拿了笤帚帮忙。
“那我去俺爷那看看啊。”郑诚搓了搓脸,晃晃悠悠站起来,干脆抱着孩子出了门。
快步走过了太阳底下,没几步,他就到了斜对面。
院子里,郑光年正拿着衣服帮着俩老人换上,旁边摆了一堆东西。
手机阅读:http://m.miaobige8.com/209892/
发表书评:http://www.miaobige8.com/209892/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26章)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东院的枣树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