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还是十多年前,我还是副高的时候,去了米国一家医院的骨科进修大半年。”谢宗培说道,“有个病人就是有肺部感染,同时合并了骨骼以及泪腺的一些病变。检查了很长时间,最后检出的病菌就是诺卡菌。”
之前那些年轻医生还不知道王平石病情的严重和复杂性,还会反驳祁镜两句。但现在听到谢宗培说出的这个菌后,终于意识到这个病例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
一个完全不了解的细菌,连革兰阳性还是阴性都不知道,怎么聊下去?
不止是他们,包括霍志业在内,那些副高也对诺卡菌没什么印象。毕竟不是教科书上教授的内容,上了临床后全靠同僚交流和遇到相关病例。而骨科遇到骨骼感染的病例本来就不多,而骨骼感染里他们见过的就只有一个结核而已。
诺卡菌成了继续王平石病例讨论的敲门砖,不懂的人就会被无情地抛弃掉。就算是讨论发起人霍志业这时候也不能幸免,只能坐在一旁看着。
“谢主任说的诺卡菌确实很有可能。”
祁镜之前也考虑过这个菌,慢性感染,首先攻击的就是呼吸系统,然后经过血源转移向身体各处。最常见的就是脑子和骨骼,看上去和王平石的情况非常相似。
“诺卡菌除了攻击骨骼和大脑外,还会进入皮肤,形成皮下结节和脓肿。”
谢宗培从病历夹里又抽出了好几张纸,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张治疗腰部肿块破溃的记录单:“王平石在之前也确实有过这种情况,基本有八九成的可能性了。”
大主任都这么说了,周围的医生们虽然不会阿谀奉承,但也不会有什么异议。
而且最关键的,病人情况确实就和谢宗培说的诺卡菌相似,他们这点知识量根本没有反驳的理由和能力。
“谢主任,现在要不要再做个痰培养和咽拭子。”李信又拿起笔,准备在医嘱单上再填一笔。
“不急不急。”
谢宗培笑着看了看手表的时间,虽然离下午开会的时间越来越近,但他却非常享受病例讨论时你来我往的感觉。而且他很清楚,在王平石身上,能和他打擂台的恐怕就只有面前这个孩子了。
谢宗培看向站在台上的祁镜,忍不住还是开口问了一句:“同学,你觉得我的诊断怎么样?是不是要比激素副作用导致的骨质疏松来得靠谱啊?”
祁镜点点头同意他的说法,不过视线却没有投过去,而是凝固在了记录板上:“确实靠谱多了,大主任不愧是大主任。”
“那是不是可以下个高度疑似?”
谢宗培对自己的表现非常满意,话语充满了自信同时还有余力和祁镜玩起了角色互换:“等x光片、咽拭子、痰培养全出了报告后,我们再慢慢讨论诺卡菌的治疗方法。”
与急诊常用的诊断性治疗不同,他说的这种是最稳妥的处理方式,也是很标准化的一套感染治疗流程。只不过祁镜却不赞同:“谢主任,诺卡这个判断很有意思,只不过王平石应该不是诺卡菌感染。”
“不是诺卡?”
谢宗培前一秒还笑呵呵的脸瞬间又沉了下来。
对于诺卡菌,他虽然嘴上说有八成把握,但其实心里早就认定了是这个菌。因为在症状方面实在太像了,先行呼吸系统感染,然后转移到骨骼和皮下。当年米国那个病人就是如此,虽然没有皮下肿块,但骨骼里确实发现了骨质破损的症状。
“理由呢?”被一再反驳,谢宗培没办法再沉住气了,“没理由可不能乱说啊。”
“理由其实不算少,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诺卡菌引起的是皮下淋巴结肿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皮肤肿块。”
祁镜看了看谢宗培面前的病历夹,说道:“谢主任可以看一看01年病人的普外门急诊换药记录,上面明确写明了病人得的是皮下肿块。破溃后里面能发现大量褐灰色的坏死组织,足足换了小半年的药才慢慢痊愈。”
随着祁镜的解释不停递进,谢宗培的眉头越皱越紧。
直至最后,这个看上去和自己儿子差不多大的小医生给了谢宗培最后一击:“而且最重要的一点,谢主任,诺卡菌是化脓性感染,进入骨骼后造成的是脓腔,不可能只有单纯的破坏而已。”
“脓腔?!”
他见过诺卡菌感染的病人,但也就此一例而已,当时听了会诊结果就转入了传染病医院,谢宗培并没有参与最后的治疗。国内对诺卡菌虽然也有报道,但这类病人首诊都是呼吸科,然后由呼吸科鉴别后直接治疗,根本到不了骨科的手里。
几句话的功夫,谢宗培藏了十多年的知识被敲了个粉碎。
这已经不是打不打擂台的问题了,他对祁镜的这番解释根本没法下判断。思考了很久最后只能做出决定,叫会诊。
在遭到质疑后,谢宗培没了自信,同时也没法判断祁镜所说内容的真实性。到了这一步,他只能求助外力:“小李,去叫呼吸科主任以及皮肤传染科的主任一起来会诊。”
李信连连点头,起身走到了电话跟前拨下了电话号码。
一旁会诊电话打了出去,而这边白热化的讨论仍然在继续。谢宗培依然觉得自己的诺卡菌有胜算,就算诺卡菌产生的化脓性感染,和胸片上显示的不同,也依然不能完全排除。
“谢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