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有捣练子词曰:
州府静,艳阳升,一道圣旨断难争。命归阴,留美名。
征西夏,过坟茔,遥思刺史谨廉行。赐其子,西昌公。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飞龙在天,得中得正,龙舟飞桨,角黍飘香…
丞相高涛府,后花园“诚意亭”。
吏部尚书崔宏与丞相高涛在亭中饮茶,石桌儿上摆着果品角黍(粽子),高涛之子高允,字伯恭,还有著作郎崔宏之子崔皓,都站在旁边侍奉着。
崔宏见到高允,心中十分高兴,在高允少时,崔宏就觉得高允黄中内润(德才深藏),文明外照,将来一定成为大器,如今正值才俊青年与少时相比,更臻于品成完善。
崔宏看罢,微笑着说,“高丞相啊,伯恭如今在哪里做事呀?”
高涛说,“不瞒崔尚书,犬子刚随我守孝回来,原本在渤海郡做个功曹(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如今还未赴职呢。”
“哦,做个功曹岂不是屈了俊才啊,回头吏部草拟公文,迁伯恭去相州找别驾(刺史的佐官)杜超去吧。”崔宏说,“丞相或许知晓吧,那相州刺史庾岳已经处死了,杜超即将继仁刺史,伯恭到那里自然会得到历练。”
高涛心中自然明白,这看似升迁的职务幅度不大,其实,是给儿子高允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开通了一条快速上升的通路。
那杜超是何许人也?那是齐王的大舅哥,齐王那有很大的机遇是要继承皇位的,亲不亲打断骨头连着筋,无论是夺太子之位,还是将来做了皇帝,这杜超都是齐王的股肱之臣,跟随杜超,那就等于搭上了官位提升的顺风车了。
古语云,朝中有人好做官,倘若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通过自身努力想要博得高官厚禄,那简直如同登天,但是朝中有人自然就简单了,有时候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从古至今,这做官的和平头百姓就不会深交,无论是同窗还是曾经的挚友。
俗话说,时位之移人也,时间和地位会改变一个人,这官场的规则是相互利用,资源交换,相互成全,当然也有互相拆台与争斗,但为官交往之道,带有很大的功力性,就是要交有用的人,倘若你对他没有,无论是同学还是亲戚,都会行同路人。
“哎呀,那高涛感谢尚书大人提携了,伯恭啊,赶紧过来谢谢高伯父!”高涛心中异常高兴。
是啊,天下有那个父母,不希望孩子能够有更好的未来更好的前程呢!
高允过来,给崔宏深施一礼,然后,又添了些许茶水。
高涛说,“伯恭啊,以后要和著作郎多请教,崔皓可是年轻有为,前途不可限量啊!”
“呵呵,哪里哪里啊,犬子也是浮华之材,不堪大用。”崔宏谦虚着,“伯渊啊,带着伯恭去书房吧,我和高丞相有事相商。”
崔皓与高允,离开后花园,去书房读经阅典去了。
高涛问崔宏,“崔尚书今日来寒舍,有何指教?”
崔宏说,“嗯,指教不敢,今日找丞相,是为了册立太子之事。”
高涛看着天空的舒卷的浮云,慢慢思索着…
这册立太子可是大事儿,崔宏肯定是想让齐王做太子,但关键不是谁做太子的问题,而是北部游牧民族汗位继承,与汉家父传子家天下的两种制度之间的较量。
高涛说,“玄伯兄啊,这册立之事,事关国体更张,不可轻言,否则,必然招来祸端。”
“嗯,此事玄伯明白,其实谁都知道,陛下就想改弦更张,效仿汉制,帝位世代相传,只是目前鲜卑贵族暗地抵触,所以才迟迟未动。”崔宏答道。
高涛分析说,“这个自然明了,我担忧的是此时提出册立太子,是不是有些不妥,一来呢,陛下盛年,子嗣繁茂;二来呢,鲜卑贵族定会拼命阻挠,本来与汉臣势不两立;三来呢,有可能会给齐王招来祸端…”
“嗯,丞相分析字字珠玉,我其实此意在投石问路,未雨绸缪,并非要有个明确的结果的…”
崔宏抬头看着假山边上的石榴树,慢慢说道。
其实,崔宏绝非愚钝之辈,“冀州神童”美誉并非浪得虚名,能在这鲜卑贵族把持的朝堂,稳坐吏部尚书之位,那定有卓越之才能,做事岂能无有分寸?
大凡做事者,无怪乎掌握好三个字:时、位、节。时者,乃是天时,时机也;位者,乃是指所处的位置、地位;节者,乃是节奏、节制之意。
天时与时机不对,那事情肯定不成;想做事,但是地位不高,没有那么大权力,调动不了那么多资源,那就是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的空想;天时有了,资源也有了,就要掌握好节奏,做好谋划与执行,注意各个环节与细节,才会有成功的把握。
思路决定出路,心念决定事态,细节决定成败嘛!
高涛听罢,还是有些担心,“玄伯兄啊,我就怕陛迫于鲜卑贵族重压之下,一时暴怒,害得你白白丢了性命。”
“呵呵呵,丞相不必忧虑,本来我现在也是清闲之身,上次提出告老还乡,陛下不置可否,陛下交给我的宫城规划图已经完成,我将图奉上,然后再上道奏折,举荐齐王为太子,就回乡了…”崔宏起身,看着远处老柳树上的枯枝,慢慢说道,“老了,风烛残年,行将朽木,不能占着位置了…”
高涛看着崔宏,“可是,万一招来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