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启明大唐>第一百三十五章 雪中孔颖达

十冬腊月,天气越来越冷,天空也飘起了雪花,可这踏雪之中公主府却来了个不速之客。

王千在屋外的庭院中将事情告知了客厅里的白启。

白启一听孔颖达要来,直接就把皮球踢了回去:“去告诉李泰和李恪,让他们两个自己解决,解决不了就回去吧,钱是不退滴。”

王千抱拳称是,而后冒着小雪小心跑步到新建的学校门口通知守卫,让守卫传达信息。守卫又跑了小半个校区,将信息传达给了李恪、李泰两兄弟。

两兄弟正聚精会神的学习算学,转头又看了看外面的飘着的雪花,蹙了蹙眉,表示学习为重,要听完这节课再说。这可苦了在门外等信的王千,还有在公主府地界凉亭里瑟瑟发抖的孔颖达。

过了小半个时辰,两位认真学习的皇子终于想起外面还有个年近半百的孔家后人国子监博士在等自己,只好披上保暖的裘衣,依依不舍的离开这暖和的教室,打着伞,冒着大雪和寒风快步跑向学校门口的马车。

孔颖达伫立在府外凉亭中盯着公主府已经一个多钟头了,头上、眉毛、胡子上已经沾满了雪花,嘴唇也在打哆嗦。看到马车来了,连忙踩着雪花上前迎接。

李泰见看见孔颖达站在雪中,连忙要下车给孔颖达打伞,可却被李恪急忙拦住了。

“青雀,童子不衣裘裳,脱了再下去。”李恪说完,脱了自己的裘衣拿着伞先下了车。

李泰也连忙脱下裘衣仍在车里,下车给孔颖达打伞,邀请孔颖达到门哨所室里取暖。

孔颖达见两人还知道给自己打伞,心理总算有些欣慰,也不枉自己冻了这么长时间,说明两孩子还是尊师重道心有愧疚的,接下来批评教育或者可以温柔一些。

两个哨所的禁卫见两位皇子带着孔颖达进来,连忙解释道:“两位皇子,卑职可是邀请这位老先生很多次了,只是他非要在亭子里等,可不能怨我啊。”

孔颖达摆摆手没说什么。

李泰连忙对孔颖达道歉道:“让先生冒雪等候,弟子着实不该,弟子有错,还请先生责罚。”

李恪也连忙躬身认错。

孔颖达没有什么表情,平淡的道:“既然两位皇子知错了,就随老夫回去吧。”

李泰尴尬的笑了笑道:“先生容禀啊,弟子在临川书院正奋发图强,怎可半途而费?”

孔颖达顿时有些不悦:“难道这小小学堂的学问也比得上国子监?我倒是真想看看这临川书院到底有什么学问,能迷得两位皇子竟然连国子监也不去了。”

李恪一听这话略微有些不高兴,躬身请教道:“孔先生,学生在临川书院获得一问,想要请教孔先生。”

孔颖达见李恪所用“请教”,而不是求教,神情微微正色起来:“汉王请将。”

“先生,学生想问,《论语··泰伯》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应如何断句?”

这话一出,一边的李泰立时掩嘴偷笑。

孔颖达听后却面露轻视:“此句虽有争议,却在何晏的《论语集释》和邢昺(bg)的《论语疏》中可都有解释。二位皇子还是随老夫回去吧,一个连如此简单的断句都解释不了的学堂,实乃误人子弟,更如何敢教授二位皇子?”

李恪听后也想笑,但还是正色道:“先生,临川书院自是有解释的,但却给出了四种解释,只是学生不知道那种解释才对,所以才由此一问。”

孔颖达一愣,也来了兴趣,“汉王且先与老夫说说,他们是如何解释的。”

李恪道:“回先生,何晏的《论语集释》和邢昺的《论语疏》中的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释为:‘百姓能日用而不能知’或者‘圣人之道深远,人不易知’。而学生开始也是这样理解的,认为让百姓按照指引的道路走就好,没必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但学院先生却认为,孔圣人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曾言: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既然孔圣人是说出这种话的人,怎么会主张实行愚民政策呢?”

“这……”

“这第二种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可解释为:对于民,大家认可者使其自由之,其所不认可者亦使知之。学会认为,若如此解释,没有什么民愚或者愚民思想,相反,恰恰是儒家德化政治、顺民应天、开启民智思想的体现。”

“嗯……”

“这第三种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释义为:百姓,若可任使,就让他们听命;若不可任使,就让他们明理。学生认为,这种解释也更合乎孔子的思想实际。”

“……”

“当然,还可以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释义为:如果百姓可以被支使,放任自由是不行的,必须加以引导。学生认为,其实这也很符合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

孔颖达:“……”

听着李恪的解释,孔颖达面露惊讶,嘴巴微张,似乎想说什么,却什么都没说出口,沉默有些愣神。

李恪见状,微笑着又道:“孔先生,其实,临川书院是不教授这些的,只是我们在学标点符号后,读到《论语卫灵公》时,觉得孔圣人说的‘有教无类’与这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明显有些冲突了,所以才问了一下书院的先生。

不过,先生给出了四种解释,却没有告诉我们哪一种是正确的,所以我才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五章 雪中孔颖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