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元末小盐王>第92章廖氏兄弟

巢湖,波光粼粼的水面一望无际,近处的枯黄的芦苇随着萧瑟的冬风摇动着。

几只南飞的鹭鸟顺着风势停歇下来,躲在芦苇丛中嬉戏。

战火纷飞的乱世,天下权位的更迭似乎和它们并没有什么关系,甚至还不如一只偶然捕到的鱼虾来得重要……

“哗啦!”

一阵划桨的声音从湖口传出,使得水面泛起涟漪。

十来艘乌篷船上分别装着十几船粮食,十几个船夫划着木桨,缓缓向巢湖驶去。

这看似无比平凡的一幕因为船上的人而变得不平凡起来。

为首那艘小船的乌篷中,江浙九路十七府的十万红巾军统帅张士诚,因为嗜杀凶猛,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而号称“常十万”常遇春,还有刘伯温,张士信等人齐坐于此。

乌篷中的小桌子上,一壶茶水氤氲地冒着热气。

“那李扒头也真是没啥远见,居然会选择在巢湖拒守,这不是自找苦吃吗……”

张士信看着四处闭塞的巢湖,撇了撇嘴说道。

“李扒头手里本来就只有那两万多水勇,又一个劲图自保富贵,自然打不过庐州城里的三万元军。”常遇春不无惋惜地说道。

刘伯温摇着羽扇,望向湖面的风景。

“如今元鞑大举东进,放眼江南,几路红巾军没有一支可以单独抵挡,但首当其冲的便是这巢湖红巾军。”

“这巢湖四面皆险,就如同一个囚笼,进了虽能苟活,但怕是再也出不来了。”

张士诚抿了一口小桌上的茶水,平淡地对着众人道。

“这些话虽然属实,但到了李扒头面前还是不说为好,权衡利弊即可。”

“谨遵大人之命!”

“伯仁(常遇春字),这船也行得差不多了,你看看怎么把躲在巢湖里的李扒头找到。”

“得嘞!”

常遇春应和一声,便从腰间掏出一枚小竹哨,三声长三声短的吹了起来。

听着那哨声,张士诚不禁皱了皱眉。

常遇春打仗是把好手,可这吹的哨音未免也……太难听了。

没过多久,乌篷船边的芦苇塘突然晃动了两下,十几个头上绑着红巾的水勇从芦苇中窜了出来。

为首的那个水勇略微愣了一下,随即热情地说道。

“常兄弟,你来看俺们啦!”

“是哩!”

“这位是俺丞相张士诚,他给你们带来了十船的粮食嘞!”

常遇春转头请出了张士诚,并向他介绍道:“大哥,这位是巢湖水师的副头领,廖永忠。”

廖永忠!

又是一员名将啊!

张士诚面带微笑,看向这位已经喜上眉梢的巢湖将军。

“粮…粮食?!送给俺们的?”

廖永忠难以置信地揉了揉眼睛,朝着后面的十来条船看去。

“这些都是不成?”

“是哩,这些都是送给你们的。”张士诚朝着廖永忠咧嘴一笑。

先前常遇春就和他们说过,李扒头常年困守巢湖,粮食奇缺,每天只能靠水草捕鱼度日。

应天城内虽然也缺粮,但底蕴毕竟丰富,想要拿出两三万斤粮食并非难事。

“兄弟们,张大人给俺们送粮食来啦!”廖永忠引着张士诚一行人进了巢湖深处。

他本身为人直爽,并无太多心计可言,更何况张士诚此举无疑为雪中送炭。

在廖永忠心里,已然把张士诚当成了好友来看待。

那十几艘乌篷船逐渐开进,零零散散的巢湖红巾军逐渐出现在张士诚眼前。

他们大部分都面黄肌瘦,一看就是常年吃不上一口饱饭。

威震全国的红巾军,堂堂两万水勇,竟然混到连饭都吃不饱的地步。

若是继续让廖永忠,廖永安兄弟跟着李扒头干,岂不是埋没了贤才。

如今江浙水师全靠着潘元明一个人单独支撑,实在不是什么长久之计。

张士诚看着这些巢湖红巾军。心中暗暗想到。

……

船队在廖永忠的带领下七拐八拐,绕了好一会儿才到了巢湖的中心地带。

李扒头早已得了消息,带着廖永安和数百个巢湖的大小头目站在湖心岛的芦苇塘前迎接。

李扒头说到底不过是一路混迹于江湖的匪军,可张士诚已经坐拥十多万大军,两者自然不可比肩。

“李将军,久仰大名了。”

张士诚被一百多个亲兵地簇拥着下了船,对着岸上的李扒头拱了拱手。

“哪里的话!哪里的话!”李扒头收起了向来的粗野习惯,恭敬地说道。

“张大人屡克名城,战功卓著,李某望尘莫及。更何况今日又送粮于我军,李某更是感激不尽。”

“哈哈,天下红巾本为一家。”

张士诚大手一挥,亲卫立刻会意,将船上的乌篷撤去,露出大袋大袋的粮食。

果不其然,那些饿怕了的巢湖红巾军立刻朝着粮食的方向看去,眼神中露出欢喜的目光。

“李将军不必如此客气。”

张士诚满意地看着眼馋的巢湖水勇,面向他们说道。

“况且江南一带向来富庶,鞑子搜刮的可都是民脂民膏。只要能出兵抢他几座城池,俺们这辈子也就不愁吃穿了。”

此言一出,巢湖红巾军顿时响起了一片轻微的议论声。

“哎,你听到没有,那张大人说只要敢和元鞑干仗,以后就不愁吃不愁穿呢!”

“俺们窝在这巢湖,天天吃水草,早就吃腻了,不如照着张大人说得,直接杀出去。”


状态提示:第92章廖氏兄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