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高级文明的战争>第33章蠢蠢欲动

‘无极’可以理解为时间上的意思,御用无极就是过去未来的广大时域,是统领天地大势的时间无极,连通过去未来,而不在于‘一时一地’。

一个好的全体制度,不能制定在一时一地,‘一时一地’是属于人民的,可以具体到个人、个体,一个确切的人只能在一时一地有所成,具体起来就是名与利。

一个政权在乎名利,那就和一个人的追求一样了,是一时的,死兆星高悬,失去无极的位置,而这位置自然会有人来补上,不会空缺的,有些政权就是这么死的莫名其妙。

后半句也不同,人民和皇家的追求不一样,人民追求的生存,是生存的延续,是一时一地的。

生存会接触到很多的名利,这些名利象征着不同的社会结构,但没有一种‘名利’比得上‘功能’的稳定。

千年世家,之所以能维持千年,必然有其维持千年的功能,这功能对社会结构极其的重要,没有他们,转不动,转起来很吃力,这就是功用无穷,以传千世。

张家就是这样一个千年世家,张嫣给李健城的感觉也和三公主,八公主,九公主她们这些皇家儿女不一样。

张嫣身上有生活气息,是为做一件事情而努力忙碌的生活气息,这些李健城的姐妹们没有,比起她们,眼前的张嫣在穿越人的李健城眼里才算是真正活着的姑娘。

“叶师兄,自小就是博闻强记,学什么都快,天下典籍看了三层,我爷爷的智慧学了七层,为人光明,胸怀大义。”

张嫣大方自然的给李健城介绍了叶从风,李健城笑了笑,张嫣不会因为李健城的皇子身份给他介绍自己师兄,她是因为李健城问了,她才说的,而且她还说得很保守。

天下典籍三层,那是张家藏书有天下三层典籍,而不是只能看三层,但这都不是最保守的地方。

什么是保守?在他李健城这个皇子的层次,给他说能力不说功绩就是保守,这是很聪明的,有能力的人千千万,有功效的人浪淘沙。

“自陛下亲征,南定北安以来,我大曌威望空前,陛下圣名独照,然朝中对三弊政之害,仍然有盲目者。此次家师进京办学,就是为了抨击那些以除弊之名,败坏纲常礼仪的蛀虫。”

叶从风气度不凡,他说话的声音也铿锵有力,他不是为自己说的,他是为张维说的,这是在发声,也揭开了张维进京办学的真实目的。

“叶公子说的好,自除弊以来,用弊政之名,败坏纲常礼教的事,屡见不鲜。众多学子,不以读书科举为本,反而参与到各种行当中去,长此以往,还有何人专心读书?没有纯粹的读书人,礼法纲常岂能延续?”韩玉接口言道。

“叶公子说的对啊。”

“没想到张学士如此高义,我等一定要去听听张学士讲课。”

“韩公子说的对啊,若读书人不能专心读书,岂还有人识得圣人学说,国家礼法何存?”

随着叶从风和韩玉的说法,众人都热论起来。

李健城听得清楚,瞧得明白,这不是一个偶然事件。

韩玉所说的读书人不读书参与到各行当中去,这正是当朝首辅方镜儒全力推动,神景大帝一手主导过的新政大事件。

这件事情上神景失败了,但是方镜儒的方学却算得上是成功了。

神景的失败是政治上的,然而政治上的失败往往并不意味这条路径是错误的,方镜儒的‘方学’确实是功能上的成功。

方学主张读书人参与到各行业中去,这实际上是方镜儒和神景主导的,对知识阶级垄断环境的一次扩散运动。

这场运动以方学的成功基本上算是胜利了,方镜儒在一开始就瞄准供需关系的关键。

大曌科举,分为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三五年举行一次正科,一次恩科,每次科举取士不过三两百人。

但大曌260年历史发展,从地方到中央,读过书,或者说会参加考试的读书人,至少有上百万,不下于数百万之多。

这是什么概念,一万个读书人里只有三个人能中进士,朝廷需要的和产出大大不相匹配。

最重要的是,读书人碍于封建礼法不能干别的,‘百无一用’是书生,这说法主要也来自于这种封建礼教,如果操持了贱业就无法在参考。

方镜儒的方学,以古今不同之时势,支持发展,鼓励读书人去参与生产行业,并不在限制身份问题。

由此‘方学’得到了巨大的支持,毕竟真正能一步一步考中进士,为朝廷所用的人是少数的,还有大批学子都有心寻求生存之法,他们只是不愿意失纳矸荨

这件事情被推动后,很大方面的成就了方镜儒,在儒学上集大成者的不可动摇之地位。

但是,最近的朝廷出现微妙的局势变化,神景帝忽然拿下了直隶山东巡抚张世荣。

张世荣不仅仅是一个巡抚,也是方学派的坚定拥护者和实践者。

神景将张世荣拿下,矛头直指内阁,在他人看来这显然是进一步加深了方镜儒和神景帝之间的决裂,这对于反对方镜儒的派系无疑是个非常好的消息。

张维在这个时候,高调宣称其进京办学就是为了加强礼法的确立,无疑是将矛头指向方镜儒的。

李健城思考着,现如今就连张维的弟子,和韩玉这等人都开始在学子间公开以张维的名义做宣传。

这很有可能就是朝廷对张世荣事件的一个发酵,


状态提示:第33章蠢蠢欲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