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回到大秦当太师>第83章王爷的第1道政令有救了

汉中,上涌县。

汉中和关中中间隔着一个秦岭,与四川盆地隔着米仓山与大巴山,形成一个较为独立的区域。

秦岭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流,导致这里四季温暖如春。

四周都是山脉,降雨量也极为充足。

一条蜿蜒的汉水从西自东贯穿汉中全境,汉中也由此得名。

说这么多,其实就是告诉大家,汉中是一个极为富饶的地方。

不然也无法养活整整七十万人口。

而嬴政也是下了血本,将汉中给了孙桓,让他充当改革先锋。

而且,汉中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毕竟出了这里就是一线天函谷关。

如果函谷关被破,汉中沦为敌占区,敌军就能立马获得大量的补充,使汉中成为一个敌占根据地,而且易守难攻。

上涌县就在汉中最边角上。

上涌的百姓数量不多,其实也就不到万户。

但是这里却有些特殊。

孙桓曾被嬴政赏赐食邑万户,这上涌的所有粮食产出,就全部都是孙桓的。

县城极为破落,零零散散的居住着几千户人家。

大部分的居民却全部都是乡镇农夫。

上面的政令一颁布下来,县里立马就为了讨好孙桓,大肆搜刮了一顿粮草给孙桓送过去。

村中的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里长牛二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管辖这一片区域。

大秦目前有五十多个郡。

每个郡有五到十个不等的县。

接着是乡,亭,最后是里。

刘邦之前就是一个亭长。

十户为一里,设有里长。

十里为一亭,有亭长。

十亭为一乡,有乡长。

大秦是采用郡县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完全不同于分封制,朝廷对于下层有着绝对的权利。

当然孙桓这个便宜王爷是极为特殊的个例。

牛二管辖的这一片位于山脚下,他们世代在这里居住。

一共也就十户人家。

牛二看着田地里的才刚刚发芽的庄稼,脸上的皱纹越发的深了,双眸中满是悲凉。

这些庄稼,就是他这十户人家唯一的活命希望了。

前几天,几个官差冲进了他的家中,将他们最后的存粮全部带走了。

十户人家,一粒米都没给剩下。

乡民们已经开始在山上啃树皮,挖草根,打野物为生了。

然而,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牛二知道,这个冬天,没有粮食。

恐怕乡里乡亲,全部都要活活饿死!

“老里长,您别再看了,再看着庄稼也不能长的快一些。”

“牛五上山已经三天三夜没回来了,村里好几个人都饿的已经快不行了。”

村民们各个都是皮包骨头,瘦巴的像是拧干了的毛巾一样。

眼窝深陷,眼神中写满了绝望。

他们还能支撑住几天?

谁也不知道。

牛二摇摇头,驻着一根木棍,绝望的叹了口气:“也许牛五已经死在了山里,大家都散了吧。”

“这可怎么行?牛五可是带着我们全村人粮食进了山,大家可都期望着他能带点东西回来吃!”

“他死了不要紧,那不是害死了我们所有人?”

乡民们各个都义愤填膺的冲着牛二咆哮。

绝望的情况下,谁也说不上来到底是谁对谁错。

只不过都想过下去而已。

天下兴亡,百姓就如同海岸边沙子一样。

被浪潮卷来卷去,被水流冲刷,苦不堪言。

纵观历史,能看到无数繁荣的盛世,百姓在权贵的倾轧下艰难的谋求生存。

也能看到当一个王朝腐朽衰败时,同样是百姓第一个被强大的敌人所践踏。

……

牛二深深的叹了口气。

那都不重要了。

牛五是他的一个侄子,不过是早死一点和晚死一点的差别而已。

就在这时,有个穿着开裆裤的稚童跌跌撞撞的跑了过来。

“里长爷爷!”

“又来人了,官差又来了!”

小屁孩顽皮,缺了两颗门牙,却极为干瘦。

“什么!官差大人又来了!”

“这帮天杀的,老子家里一颗米都没有了,随他们去吧,反正不就是死么!”

“对!”

牛二看了一眼他们,却是拄着拐杖,一瘸一拐的下了田埂。

很快,牛二的眼中就写满了震惊。

首先是一杆赤红色的大旗映入眼帘,上面写着一个龙飞凤舞的大字。

“秦”

一位英武的将军骑着高头骏马,全身披甲,腰间配着一柄长剑。

一看就是不凡。

紧接着,几辆马车一贯而入。

马车上,装满了粮食。

还有几个牛二认识的周边行脚商人混在其中,背上也背着大大的包裹。

包裹里正是土豆。

牛二疑惑至极。

“里长何在?!”

“咳咳!”

牛二立马走上前,拱了拱手,朝着将士行礼。

“小老见过将军,不知将军有何贵干?”

接着马上的人跳了下来,拿出了纸笔,开始盘问。

“我问你,你要如实作答,不可有任何隐瞒。”

“村里几户人家?”

“回将军的话,十户。”

“嗯,每户人家的姓名,年龄,性别,都悉数说来。”

牛二是里长,对这些极为熟悉,三下五除二就全部都说了出来。

“村中多少人种田,可有人是工匠,猎户?”

<

状态提示:第83章王爷的第1道政令有救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