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贞观有新人>第130章被参劾了

张季一愣,忙问道;“此话怎讲?”

长孙冲轻轻摇头说道:“四郎,此事咱们出面不合适啊!这灾民的救济,一向都是朝廷出面的,咱们这些人,虽说身份都在这里摆着,可是绝不能以咱们自己的名义去做此事!”

站孙冲这么一说,张季立刻反应了过来!

是了!

这里可是大唐啊!

大唐是有皇帝,有朝廷的!

你一个区区七品的宣德郎带着一群国公家的小郎君,自己出面救济灾民,你们这是打算干什么?

是想收拢人心吗?

收拢人心又是想要做什么呢?

想要造反吗?

别的先不说,你们这么干,朝廷的脸面往哪儿搁?皇家的脸面往哪儿搁?

你让百姓怎么想?你让朝臣怎么想?你让李二陛下怎么想?

“是某疏忽了!这方面还是大郎你考虑的周到!”张季对着长孙冲开口赞道。

“若是如此的话……”张季仔细想了想,忽然眼前一亮,忙说道:“那咱们拉着承乾一起不就行了?”

站孙冲听了也是眼前一亮!

“对啊!如果能以太子殿下的名义来做此事,那就无碍了!”

李二陛下其实对李承乾还是非常高喜爱的。

从他现在就已经开始让十二岁的李承乾参与政事就可以看的出来,李二陛下是真正把李承乾当做了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

大唐与后世那些王朝里,皇帝对太子过分的忌惮完全不同。

所以,此时若是用李承乾的名义来做救济灾民的事情,李二陛下不仅不会有别的想法,而且还会很高兴!

去找李承乾的事情就交给了长孙冲,而张季则是和曹安,薛礼去通知了程处亮、李震和房遗爱几人。

第二日一早,李承乾如约来到了醉仙居,而此时,张季和长孙冲、程处亮、李震、房遗爱还有曹安,薛礼等人都已经在等着了。

张季将事情又在众人面前说了一遍,李承乾第一个站起身赞同!

“稚禾真不愧是国之贤士!竟然会有如此想法!”李承乾先是对张季夸赞了一句。

“此次大雪成灾,某是知道的。只是没想到会如此严重!而朝中那些大臣们的处理方法,竟然是这般简单!这就是在草菅人命啊!难道大唐子民的性命在他们眼中,就这么的不值一提吗?”

李承乾这是真的动了怒!

在他看来,那些对救济灾民草草了事的官员,就是在破坏他李家在百姓中的声望!就是在挖他李家的墙角和根基啊!

“还有那个泾阳县令,某会上疏陛下,让人去查!竟然不接收灾民入城!随便给些粮食就打发回去!这等官员如何称得起是百姓父母?四郎,你的主意很好!你们就放心打着某的旗号去做!某回头也会奏明陛下!”

“在此,承乾替那些灾民谢过各位!”

李承乾说着就向众人深施一礼!

这惊的众人纷纷起身闪避。

事情定下了,那就立刻去做!

晚一刻都有可能有灾民倒毙在大雪之中!

另外,张季还特别交代长孙冲,让他调长孙家产的炉子和蜂窝煤进长安售卖。另外,还要加快生产速度,积累更多的炉子和蜂窝煤以备不时之需。

长孙家的产业比张家那是大得多!

他家的炉子和蜂窝煤的产量早就超过了张季庄子上了。

长孙家和程家在长安城外南边都有庄子,而房家则是在城东外有庄子。李震他家最近的庄子则是在长安城西北的开元门外。

于是,所有人都各自去安排了!

事情果然如之前薛礼和张季预料的那样,接下来几天不断的有灾民陆陆续续的来到了长安城外!

张家庄子上的灾民也越来越多!

这些新来的灾民中有不少都是从三原县过来的。

旧庄子已经是人满为患,陈镇开始安排爱民住进了原来的粮仓和库房。

好在有了炉子,只要在废弃的粮仓中烧上几个炉子,面积不小的粮仓里不久就能暖和起来。

到了第五日,张家庄子上的灾民已经有了两千七百多人!

而长孙冲他们几家的庄子上接纳的灾民数量和张家庄子差不多。

虽然他们几家没有像张家庄子那样有一个废弃的旧庄子可用,但是架不住人家在城外不止一个庄子啊?

这几日长安城外的灾民数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这就引起了官府的注意。

经过调查,最终事情就奏报到了李二陛下的案头。

这不仅仅是一封奏疏,也是一封弹劾的奏疏!

弹劾的对象,正是七品宣德郎张季!

这封弹劾的奏疏来自御史台。

御史台作为大唐的最高监察机构,自然对大唐官员有着监督的重要职责。

而此时的御史台又下设台院,殿院和察院。御史台又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为“三司”。

上疏的是御史台查院一名叫做崔觉的监察御史。

在奏疏中,崔觉对张季等人自己花费钱粮,收拢大批灾民的目的表示了疑虑。尤其是对张季,一个小小的七品宣德郎,竟然收拢灾民近三千余口,其目的究竟是何?其心中所想究竟是何?其之后又会如何?崔觉接连提出了质疑!奏疏中不算含蓄的指出了,张季这么做,朝廷和皇家的脸面何在?这是不是在对朝廷对灾民的处置有不满?是不是有什么异心?

李二陛下在此之前曾经收到过太子李承乾关于此事的奏疏,对于张季他们这些小子


状态提示:第130章被参劾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