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都市现代>樱启>第46章不做大路货不走寻常路

回到家里。

昨晚林淼和邵琪琪去蹲守阿斌的时候,龚凡宇和汤小桐也是熬了一个大夜,把第二季的3集内容全剪辑成片。

林淼完整地看过一遍,除了几处微小的调整,没有什么大毛病。

“发布吗?”汤小桐改好后问。

林淼没有立即做出决定。

他在考虑。

经过又一夜的网络发酵,第一季“做自己”4集内容平均点击已经超过25万,总量已经突破100万。

是继续趁热打铁发布第二季,还是等一等,等第一季发酵到高点的时候再让热度续航?

这考验一个人的判断力。

林淼犹豫起来,他拿不定主意。

汤小桐等着,也没有催。

仿佛看到了几天前那个微电影剧组时的林淼,优柔寡断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

跟几天前相比,大家都对林淼有了更深的了解,信任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况且人无完人,谁没有个弱点?

再说,林淼已经证明了自己在内容生产方面独到的能力。

这就是时间所带来的不同效应。

人是会进化的。

观感也是。

林淼想到了“饥饿效应”这个词,终于开口:“再等一等,不着急发布。”

按照营销学的观点,限量供应的产品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感知,增加产品吸引力,从而提高产品销量。

是为“饥饿效应”。

借助这个理论,把它搬到短视频网站上可行吗?

林淼想试一试。

这是个冒险的做法。

因为按照常规思路,流量时代,只能是趁热打铁,这就好比浪潮,哗哗地就过去了,从这个地方流到其他地方,过了村就没这个店。

毕竟当下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吸引受众注意力的点实在太多太多,生产者等不及也等不起。

再说,饥饿效应成功的案例往往都是明日黄花,过时了。

但林淼的内心活动没有停止。

林淼想尝试的是,延期发布就相当于限量供应,就看能不能对提高视频的点击量有所帮助。

假设,一个人很喜欢樱花社第一季的故事,4集都看过,但是他绝对想象不到后面的内容是什么,他会有一个期待的空间。

第一季是“做自己”,讲一个90后网红声优,通过声音来提供时下流行的产品,帮助人们抗疫,她通过自己的才华不走寻常路,获取了成功。

第二季会是什么?

这就是受众的心理,他会潜意识地去设想,去猜测,去好奇。

如果押宝押对,这就叫吊足受众的胃口。

更何况,发布视频的这个网站是一家专业短视频网站,受众大多都是从业者或者研习者,他们更愿意去等,因为他们不光追求好看,还在追求有用。

林淼还有更大的野心,通过征服他们,从而实现“破圈”效应。

这需要蓄势,汇聚。

等,就有了动力。

林淼就这样说服了自己,他愿意去尝试不同的东西,而且他坚信,一个弱小之所以能够成长为中坚力量,除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一定要有自己独到的东西。

不做大路货,不走寻常路。

流量时代,想突围,不能光是内容本身要秉承这个理念,更要全方位地让这个理念融入到血液中去,跟基因一样,贯彻到每一个环节。

一个崭新的团队,一个崭新的准公司,基因是啥,几乎可定生死、定寿命、定未来。

有过创业经历的林淼知道,这玩意原本就是九死一生的事,与其横竖是死,不如高调放歌。

做自己。

坚硬无比。

说不定会有一线生机。

这不是装逼,这是认知。

刚。

《奇葩说》这类内容节目为何流行?

不就是刚,杠吗?

性格可以优柔寡断,但行动不行,态度不行。

在气势上,就要杠精附体,雷霆手段。

不鲜明,毋宁死。

林淼想通了,就跟换了一个人般。

眼神都犀利起来。

但总归要给小伙伴们一个理由,这些想法只存在于林淼的意识中,他无法更好地组织成语言,来说服团队。

或者说,这想法有点任性,而非理性。

林淼想了想又再度强调:“必须再等一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等到什么时候呢?”邵琪琪问。

“看时机。”林淼笃定地说。虽然他无法预见时机是什么,它在哪里,但是他必须有这个气魄,敢于决断。

有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创业亦如是。

大家见到林淼如此坚决,反倒是安心了,有了主心骨的感觉。

这就是信任。

理由其实不重要,关键是气势。

既然林淼已经定好了“等一等”的基调,那大家也就只有继续分头工作了。

林淼去写第四季关于阿斌的稿子,龚凡宇去粗剪第三季申珂的故事,汤小桐和邵琪琪去给第三季故事配音。

忙碌让时间过得飞快。

林淼不写完稿子走出屋子,所有人都没有让自己停下来。

干就完了。

没有激情的创业团队,其他都是零。

有了激情,就好比是打头的数字1,后面的零才有了意义。

林淼稿子写得飞快,毕竟是有感而发。

第四季“治愈力”的故事,三集内容,他只用了不到四个小时。

等他从屋里走出来将稿子递给小伙伴们看


状态提示:第46章不做大路货不走寻常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