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中华世纪谈>171桓温北伐

公元357年——369年 桓温北伐洛阳,占领洛阳。桓温北伐前燕,大败。

苻坚是五胡十六国中少有的一个明君。前秦在他掌舵下迅速强大起来。

苻坚知道自己的族人擅武不擅文,吃肉喝酒纵马舞刀在行,治国安邦济世康民就不灵了。他重用汉人王猛为他打理朝政。

王猛被誉为五胡十六国的第一名相。他和苻坚搭档,整顿吏治、提拔贤能、教化百姓、休兵养息,很快让前秦国富兵强。

王猛就是桓温曾在前秦见到过的那个名士。当时桓温撤兵时想带他走,他不肯。他可能觉得败军之将不值得跟随。

桓温打前秦没打下来,随后去打洛阳倒是成功了。

桓温打洛阳一是为了收复旧都,二是为了追杀东晋叛将姚襄。

姚襄是羌人,打算杀回西北老家。他率军北上进攻洛阳。洛阳当时被冉魏的旧将周成占据。姚襄围攻洛阳一个月也没打下来。这时桓温带兵杀过来了。姚襄战败西逃,被前秦将领所杀。他的儿子姚苌率众投降了前秦。

桓温打跑姚襄后兵临洛阳城下。周成知道自己打不过桓温,献城投降。

桓温占领洛阳后先去修复了西晋皇帝的陵墓。西晋皇帝是东晋皇帝的先祖。他们的陵墓在后赵占领期间被石虎盗挖。

现在的考古工作者在洛阳找到五座西晋皇帝的陵墓,挖掘了其中的两座,都没什么收获,只有零星的陶器、铜器。铜器不过是扣子之类的小件,看样子是石虎盗墓时遗弃或掉落的东西。

桓温把皇帝陵墓修复完成后,请皇帝来祭拜。

晋穆帝幼年登基,今年14岁了,还没有亲政。

晋穆帝带领群臣披麻戴孝来洛阳哭祭三天而回。这是永嘉之乱后,东晋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回到洛阳的皇帝。

桓温希望晋穆帝和朝廷迁都洛阳,恢复旧时的江山社稷。桓温为此上书十几次,但朝廷始终没有同意。

朝廷肯定是想恢复旧时江山重新统一中国,但对迁不迁都不感兴趣。从永嘉之乱到现在已经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从北方迁徙到南方的那一茬人已经老的老,死的死,所剩无几。现在这一茬人生在南方长在南方,已经把南方当家乡了,对北方故土的怀念之情逐渐淡化。重回故土对现在的人来讲没有什么吸引力。

另外现在也不具备迁都的条件。洛阳已被战火摧毁倒是其次,西边是前秦,北边是前燕,胡人环伺,朝廷现在迁回来安全没有保障。

东晋不怕前秦怕前燕。前燕此时已经扩张到山东。鲜卑段氏在中原大乱时跟随前燕南下攻占了广固(山东青州)。慕容俊因为段氏反对他称帝跟段氏翻脸,出兵攻打广固。段氏向东晋求援。东晋派中郎将荀羡率兵北上救援。但荀羡进军到琅邪(山东临沂)后忌惮前燕军力强大不敢向前燕发动进攻,眼睁睁看着前燕攻陷广固。大老远跑来做了个看客。

前燕攻克广固后,势力全面跨越黄河。洛阳无险可守,完全暴露在前燕的武力威慑之下。

朝廷回复桓温,认为等收复中原以后再研究迁都的事比较适宜。

公元357年,晋穆帝15岁,行加冠礼开始亲政。太后褚蒜子退居二线。

慕容俊在这一年把都城迁到邺城。前燕的战略重心南移,开始压迫东晋。东晋在前燕强大军力的压迫下节节败退。黄河以南从许昌到沛城一线全部被前燕占领。

公元360年,慕容俊集结重兵打算大举南侵。

他为此次南侵准备了一年多。他原本打算最大限度征兵,让每户只留一个男丁,其余全部入伍。大臣劝他不要那么做。你把人都抽走了,让谁种地呢?没人种地,你靠什么养活那么多军队呢?过度使用民力而不考虑民生,那是要出事的。慕容俊于是改为三丁抽二,五丁抽三的征兵办法。

来年冬天,前燕各地的军队都集结到邺城。慕容俊举行盛大的阅兵式作为战前动员。可就在他准备出发的时候,突然得急病死了。

这真是老天保佑东晋。否则以东晋当时的状态凶多吉少。

慕容俊死后,他的11岁儿子慕容暐[wei]继位。慕容俊遗命他的弟弟慕容恪辅政。

支持慕容恪的人希望慕容恪即位。反对慕容俊的人担心慕容恪专权,想扳倒他。前燕政局不稳,进攻势头因而放缓。

公元361年,前燕将领吕护向东晋投降。他原本是冉闵的部将,在冉闵死后自立为王,后来被慕容恪打败投降了前燕。慕容俊封他为河内(河南黄河以北地区西部)太守。慕容俊死后,吕护秘密联络东晋,向东晋投降,计划跟东晋联手袭击邺城。

但是消息走漏。慕容恪得到消息迅速出兵河内进攻吕护。

桓温也赶紧出兵去救援吕护。但是很不走运,他刚杀到许昌,晋穆帝死了。他不得不停兵回去处理后事。

晋穆帝没儿子。太后拍板让晋成帝的儿子司马丕继位。司马丕当年因为年纪太小没能继位,现在已经20岁了。太后褚蒜子说司马丕是皇室正脉,没人比他更适合做皇帝。大家也无话可说。

于是司马丕登基坐殿,是为晋哀帝。

东晋办完丧事,吕护那边也败了。吕护突围而出,带着少数残兵败将南逃到荥阳。东晋救兵仍不见踪影。吕护只好又投降了前燕。慕容恪不计前嫌,待之如初,让他屯守河阴(河南洛阳孟津市东北)。

吕护愿为前燕立功赎罪,调转枪口进攻晋军据守的洛阳。

状态提示:171桓温北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