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名字无法显示、神话大佬、豆豆在睡觉加一章,感谢三位书友的大力支持!也请喜欢这本书的书友,投上您的推荐票,不胜感激!)
泉水鱼留在了桶里,泉水顺着大桶底部密密麻麻的小洞流进了水塘,等前面几个相连的水塘,都灌满了水后,多余的泉水就流到了最后一个地势最低的水塘里。
这个最小的水塘,面积只有十几平米,底部没有用水泥抹上地面防水,流进来的泉水顺着碎石层迅速的渗透到了地下,以前山上的泉水都是自由的流到荒地里,大量的泉水就消失不见了,现在也同样如此。
谁也不清楚,如此之多的泉水,汇集到一起,最后消失在了那里。以长生来看,这些泉水估计都流进了某处的地下裂隙中,最终回归了地下河。
看到大量的泉水白白浪费掉,马建明曾经建议长生,修建一处蓄水池,把水都储存起来,留着备用。
长生婉拒了老马的这个提议,因为他心里早有了打算,现在还不是利用这些泉水的时候。因为目前水源充足,老马也就没再多劝。
不但如此,长生还安排人,专门来管理各处的管道开关。只要某处不用水,或者用完了水,就会把通往这里的管道关闭,只让多余的泉水渗透进碎石地里,不允许流到别的地方。
到了第二天的下午,从管道里流出来的鱼就达到了上万斤。
长生也没吃独食,拉了一车鱼,送到了村委会里,书记张金山在大喇叭里吆喝了几遍,让每家来个人到村委会领鱼。
听到通知,金山村的村民很快就聚集到了村委会,知道了这从山上泉水中流出来的鱼,是长生送给大家尝鲜的。村民们围着车上的鱼翻看着,都感到不可思议!同时也夸赞着长生的大方。
有了村委会几个人的帮忙,长生很快就把鱼分完了,村民们的端着盆、拎着桶,高高兴兴地把鱼拿回了家里。
等到了做晚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做起了鱼菜:有的清炖,有的红烧,还有图省事的,直接清蒸,沾着调料吃。傍晚的金山村里,到处飘起了一股鲜香的味道,各家各户都吃上了味道鲜美的泉水鱼。
金山河对岸的砖瓦厂里,本来就有很大的一个土坑,加上这些日子挖土烧制砖瓦,这个大坑变得有六十多亩地那么大了的面积了。
管道里流出的鱼太多,一时半会也吃不了这么多。于是长生找到了张金山,经过和村委协商后,把砖瓦厂里所有的土地,加上大土坑都承包了下来。
砖瓦厂在古城建设完成之前,可以继续挖土烧制砖瓦,长生现在只需要用这个大土坑来放鱼。
找到大舅子王海,找来了十几台挖掘机和推土机,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把一铲铲黄褐色的土运到了大土坑的边上。
用了一整夜的时间,把原来六十多亩的大土坑扩建成了一个长方形的鱼塘。
鱼塘的面积达到了接近七十亩,四周还培上了两米多高的土,防止下大雨的时候,淹了鱼塘。
整理好了鱼塘,长生让司机师傅用挖掘机,从靠近金山河的西侧,扒了几个大口子。清澈的金山河水很快的就把鱼塘灌满了,长生蹲在鱼塘进水口的边上,偷偷地掺进去了不少的空间泉水,以防止泉水鱼水土不服。
放满了水,把缺口重新堵上,长生开着卡车来到了养殖基地。
几个人一起用力,把几百斤一桶的泉水鱼装上了车,接近一万斤的鱼装满了车后,几个水塘里还放着满塘的鱼。一夜的时间里,管道中就流出了一万多斤的泉水鱼。
长生开着服装厂里的货车,车上拉着几十个装满了鱼的大桶,奔向了新开挖的鱼塘。由于鱼塘的四周是新培的土,虽然经过了推土机和挖掘机的来回碾压,但是货车还是开不上去,地面太软。
长生幸亏留下来一辆挖机,在砖瓦厂里几个工人的帮助下,把大桶移到挖掘机的铲子里,司机师傅小心的把大桶端到鱼塘边上,调整着角度,连鱼带水倒进了鱼塘里。来回折腾了一个多小时,送算卸完了车上的鱼。
长生来回跑了几趟,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才把养殖基地里的鱼拉完。
吃过晚饭,长生带着四个退伍老兵,领着一号到四号来到了鱼塘。今天晚上,四个人加上四条狗轮流值班,看守鱼塘。
由于晚上也要运鱼,挖掘机就留在了鱼塘边上。
长生塞给了等会在一旁的驾驶员一百块钱,在司机的指挥下,没多大会功夫,就学会了挖掘机的基本操作,这学习的速度,连老师傅都连连称赞。
自己学会了使用挖掘机,就不需要老师傅值夜班了。拉着挖掘机师傅,去了四合院休息,长生开着货车又去了基地。
趁着夜晚,农业公司里的员工都去二楼睡觉了,长生悄悄的打开了一楼走廊尽头的合金门,慢慢的关上后,查看了下楼房和山洞尽头的空间,见没啥异常后,又接连打开了三道镀锌铁门。
到了溶洞里面,站在了大水罐所在的水泥平台上,关掉了软管上的流速开关。随后从空间里拿出了强光矿灯,往水面上照了过去。
借着灯光,有点密集恐惧症长生,不禁有点头皮发麻:只见宽阔的水面下,密密麻麻的游动着大大小小的泉水鱼,小的有半斤左右,大的足足有十几斤!
估计是因为河道尽头的通道,有些狭小的原因,体重更大的鱼过不来,否则从那个大水潭里面,肯定会有更大的鱼游过